摘要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而青年教師的成長關系到教育的發展和未來,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闡述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一是主觀原因,二是客觀條件。
關鍵詞 青年教師 健康成長 主要因素
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永恒不變的主題。教師隊伍的年輕化是時代快速發展的需要,是社會變革的需要。
我們通常把四十歲以下的教師稱為青年教師,那么青年教師如何才能快速健康地成長呢?通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個:一是主觀因素,二是客觀條件。
一、主觀因素
1.個人良好的素質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前提
今天,我們理解的素質不僅包括先天具有的特性,還包括后天獲得的特性,是指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所獲得的一切特性。即在先天與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發展的總的水平。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實踐活動發展來的人的主體性品質,是人的智慧、道德、審美性的系統整合。而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青年教師良好的素質表現在“德、識、才、學、體”相融合構成了教師人格的大廈,不具備這些素質,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2.熱愛學生和事業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基礎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師的心靈美主要應該表現在愛生上,愛生是作為一個教育者起碼的職業道德。教師對學生愛得深,教育的效果就好,成功的因素就大。教師不是發財的職業,但它能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教師的幸福感,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精力、毅力,是職業忠誠的基礎,決定著對學生負責的程度。教師的幸福感能激發教學的興趣,促使教師尋找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使教師的工作更富有創造力,其教育能力發揮的會更好。
3.上進心和進取心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動力
一個人如果有上進心和進取心工作就會有熱忱,無數成功的事例證明,沒有極端的熱忱,就不可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在工作中,教師要不斷為自己設立新的工作目標,只有總是不滿足。在工作中才能努力實現最佳境界。魯迅先生說得好:“最后的勝利,不在高興的人們多少,而在永遠進擊的人們的多少。”最后的成功者不屬于那些懶漢、投機取巧者、專耍“小聰明者”和胸無大志的平庸之輩,而是屬于那些一往無前,從不滿足、敢于尋求真理、敢于向命運挑戰的積極進取者。
4.良好平和的心態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保證
青年教師應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正確認識得與失,在成功面前不驕傲,在失敗面前不氣餒,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能自我調節,保持心理平衡,設法擺脫困擾,繼續努力,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自我調節的水平越高,越能促進一個人的發展,并進而實現自我的逐步完善。
二、客觀條件
1.名師的引領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捷徑
通常說:“點石成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最初就像一塊“石頭一樣”,在導師的點撥下,再加上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很快就會成為一塊“真金”。拜名師,一方面。青年教師可以向導師求教、學習,學習他們虔誠的事業追求,淵博的理論學識,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另一方面,青年教師還可以得到導師的幫助、指點,教青年教師如何做人,探青年教師的為師之道,在點評中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所以,拜名師是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的最佳途徑。
2.良好的風氣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環境
良好的風氣會使人自覺地受到約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一個積極向上,有事業心、有理想、有追求的環境中,青年教師會自然而然地工作嚴謹、認真、踏實、積極肯干、有上進心,否則,如在一個沒有良好風氣的環境中自身自制力又很差的話,青年教師就可能隨波逐流,長此以往,就會荒廢自己的專業,影響未來的發展。
3.展現的平臺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空間
展現的平臺就是為青年教師創設登臺亮相、脫穎而出的舞臺。青年教師的成長,一靠自身素質,二靠機遇。這個機遇從物化的角度講,就是為教師創造出名的條件,出名的場所。為青年教師創設展現的舞臺,可激發青年教師工作的熱情和創造的靈感,為此我們要為青年教師成長千方百計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4.和諧的關系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保障
人際關系,是指在一定的群體背景中,在彼此交往的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直接的心理關系。關系親疏能引起人們不同的情緒體驗,或心情舒暢,彼此融洽;或心情抑郁,彼此隔膜。由此決定人們之間在感情上相互親近的程度。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們適應環境,做好工作,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教師的勞動方式是個體的,但勞動成果——學生的綜合發展,卻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處理好與其他各方面的關系,形成團結、互助、友愛、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工作的長跑路上就會是無障礙賽跑,否則,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在工作中就可能有阻礙,并影響青年教師成長的進程。
5.分層次培養是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的手段
我們通常把40歲以下的教師都統稱為青年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青年教師的實際,把青年教師可分為三類,依據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
第一個層次是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他們的特點是剛剛完成學業,走出校門,他們有知識,有工作熱情,但由于剛走上工作崗位,還沒有教育、教學經驗,一下子由學生轉變為教師,對角色轉換還不適應,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中都存在很多難題。例如。在教學工作上,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把握缺乏深度和廣度,在課堂教學中,對突發事件不知如何處理,不能靈活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針對這些特點在培養新青年教師時,要注意培養的階段性,切合實際不能操之過急。新畢業的大學生,在剛參加工作的一兩年里最好不要安排班主任工作,要先抓好他們的教學,因為教學是教師的天職。在聽課指導過程中應以鼓勵為主,樹立信心,要把指導的重點放在指導新教師吃透大綱、把握教材上,進行規范教學。在教學走上正軌后再逐步進行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指導,使教學在規范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個層次是有一定教齡和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他們已參加工作幾年,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有了一定的教學水平,但同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對這些青年教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他們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武裝他們,同時,在教學技能的培養上要精益求精,使他們早日成為教學骨干。
第三個層次是青年教師中的各類骨干教師。他們無論在教育理論上,還是教學能力上都具有了一定的水平。對這類教師除了嚴格要求外,更要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他們的教育思想,不斷提高教學能力,使他們始終走在教學改革的前列,發揮骨干教師的引路作用。
總之,青年教師的成長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要充分調動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客觀上也要為他們的成長鋪路搭橋,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平臺,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能快速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