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農村中學學生 數學學習 積極性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因此,要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就結合多年數學教學的實踐,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習動機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心理學認為,思維是由人們的認識需要引起的,沒有認識的需要就不會引起積極的思維。認識需要常來自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有的是學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積極思考。因此,教師要善于將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有趣、誘人且易于接受的問題,使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積極思維中去品嘗學習的樂趣。如在教《圓的定義》時提出:車輪為什么要作成圓形的?能作成三角形、方形、橢圓形嗎?使學生感到自然、必要和富有情趣;講《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時,先給學生講故事: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在游覽埃及金字塔時,發現塔高竟無人知曉,他驚訝地說:“這是馬上可以測出來的啊!”隨后,他根據影長,很快測算出塔高為131米。他是怎樣測算出塔高的呢?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學習情緒很高。
二、采取多樣形式,增強學習信心
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把課內外、校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量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個性和特長,陶冶品質和情操。數學活動課一般可分為三個小組:①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標,內容有游戲、故事會、板報、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猜數學謎語、實地測量、知識講座、趣味數學競賽活動(多解比賽、速算比賽、搶答比賽、最優解比賽等)和學習方法介紹等;②競賽小組:為參加各級數學競賽而設,以培養數學尖子為目標,內容有專題講座、模擬競賽;③補課小組:專為學困生補缺補漏而設,以轉化學困生為目的,內容主要有缺漏知識補習兼有學習目的性教育、學法指導、雙基比賽等。
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懸念,創造一種特殊的情境,則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使這種共鳴轉化為求知欲,進而把注意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三、發揮情感作用,強化學習興趣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偏愛一部分人,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
2.正確評價學生。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可見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還要承認學生數學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一進步。例如有的學生用課余時間完成了書上帶*的習題或思考題,就及時在課堂上表揚鼓勵,稱贊他們愛學習,能自覺學習。學習難度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沒有信心,沒有動力,教師不要過多的指責他們不努力、不認真學,對他們既要曉之以理,更要注意發現他們的微小進步,予以鼓勵,如告訴他們“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斷努力,一定會學得很出色”。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進。
四、多給成功機會,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多給學生提供親身經歷成功的機會。學生成功的體驗更多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包辦代替,而要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和解題的思路、方法,獨立解決問題。要把課堂當作科學家當初發現定理的場所,啟發學生聯系有關知識,通過一番思考,歸納總結,猜出規律。不管是定理的結論,還是其證明方法都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出來。在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引導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先從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個角引導學生發現具有共同的結論:
90°+60°+30°=90°+2×45°=3×60°=180°后,提出: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有這種關系嗎?讓學生任畫一個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們就會發現三個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從而獲得定理的結論。證明定理時,又從結論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聯想:180。與什么知識有關?怎樣證三個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樣相加?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樣制造同旁內角互補?并讓學生動手嘗試,得出多種證法。教師創設情境,學生最大參與,通過不斷的成功建立起穩定的、持久的自信心。
五、開展適當競賽,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于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