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技校是后進生云聚的場所,而要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一要了解后進生的思想根源和所處環境,深究其形成的原因;二要熟悉后進生轉化的條件;三要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做好差生轉化措施。
關鍵詞 技校 后進生轉化 轉化措施
后進生是各級各類學校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學校管理中最令人頭痛的問題。而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技校更是后進生云聚的場所。多年的技校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想使一個班級班風正,學風濃,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關鍵。
一、了解后進生的思想根源和所處環境,深究其形成的原因
一般來說,后進生的心理十分矛盾復雜。他們常常表現出傲慢、粗野、蠻橫等不良品行,但內心深處卻很自卑;他們對學習差、犯錯誤表面上常常表現得滿不在乎,但心里卻常常忐忑不安,蘊藏著要求進步的火種。其實,后進生無論是思想上的后進還是學習上的后進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長的環境造成的。比如不恰當的家庭溺愛、不得法的家長教育、不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等家庭環境影響;再比如壞書刊壞影視的腐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教唆、封建殘余的誘惑等不良社會風氣的污染;還有不恰當的學校教育、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初中升高中時的挫折感等等也能使學生厭學,產生抵觸情緒,喪失上進心而由好學生變為后進生。
二、后進生轉化的條件
后進生能否轉化呢?答案是肯定的——能。因為具備能夠轉化的條件:一是后進生雖然后進,但并非不可救藥。他們并不甘心落后,大部分后進生心中都燃燒著理想之火,血管里還奔流著奮發向上的血液,有爭強好勝的志氣,有較強的自尊心。這一切表明,從其自身的內在條件看,他們有轉化的愿望。二是從學校、學校、家庭對學生的要求看,國家要求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要把每個青少年培養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學校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都能有一技之長;家長則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而這三方面歸結為一點——都希望學生成才,這些美好的愿望是促使后進生轉化的外部條件。
綜上所述,后進生可以轉化,而且必須轉化。
三、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做好差生轉化措施
后進生是各種各樣的,后進的表現和程度、形成的原因和問題的癥結、各自的脾氣個性和品德狀況等都不盡相同。因此,只有弄清情況,分析原因,才能針對每個人的問題和特點,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有許多后進生認為老師和同學們瞧不起他們,總感覺低人一等,而且逆反心理特強,教師要消除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就要隨時了解他們,關心他們的疾苦。平時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對于他們的不良行為,老師要用最大耐心去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鼓勵他們轉變不良行為習慣。
1.對聰明好動,不守紀律,染有不良習慣的:應加強正面教育,調動其積極性,發掘其閃光點,多做表揚鼓勵。使其增強對美、丑、善、惡的辨別能力,培養其追求美好思想和優良行為的積極性,養成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紀律觀念,增強榮譽感,逐步改掉不良習氣。
2.對學習上怕吃苦,惰性大的:采取滲透教學法,使其一步步提高興趣,學有所得,逐步轉變惰性,變為勤奮好學的學生。
3.對智力差,學習困難較大的:可以加強個別輔導,鼓勵他們奮發向上,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及時表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其不斷進步,天天向上。
4.對思想落后,道德品質較差的:要加強法制教育、人生教育、道德水準教育,從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現實教育,講清、講透利害關系,以期引起其心靈震動。事實證明,正反兩方面實例、現身說法的教育效果大大優于空口說教。
5.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做到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做到在校、在家、在社會都有人過問、關心學生的言行舉止,使其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受到社會公德、國家法紀、家庭倫理以及學校紀律的監督和約束。這樣經過長期培養,潛移默化,逐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變為中等生或優等生。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事實上,每名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只要我們多鼓勵他們的閃光點,少注意他們的缺點,久而久之,閃光點就成了不滅的燈。同時,對后進生的轉化,不能企求通過一兩次談話或家訪就大功告成。這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潛移默化的、不斷提高的過程。因為青少年的世界觀尚未定型,具有不穩定性。周圍的一切對后進生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如果后進生不能自覺抵制消極影響,則可能出現反復。而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促使其向積極的方面轉化,出現了反復也不可怕,關鍵是要持之以恒,要善于反復抓,從后進生的反復中尋找其閃光點,鼓勵他們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