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課程理念,提倡信息技術教學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的教學是開放的、綜合的,信息技術課也因此而豐富多彩。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 學生 教學創新 教學探索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到底教給學生什么樣的知識?不管是操作系統還是應用軟件,它們都有一個生命期,過了這個生命期就被淘汰。當我們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們教給他們的Windows、Office等知識可能已經過時,那么,他們到底在學校學到了什么?我們教的知識又有什么用?鑒于此,我們應該做到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更要教會他們“會學”。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應該是一種思想,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一套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一、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愛游戲是孩子的共性。電腦游戲由于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戰性,對孩子們來說更是抵擋不住的誘惑。根據這一特點,筆者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指法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但這又是學習信息技術必須掌握的一種最基本又最常用的技能。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會學得很累,從而厭倦學習,更不想去練習。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2006精裝版》,看誰摘的蘋果最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先讓學生自己來PK游戲。學生會從“拯救蘋果”、“鼠的故事”等一系列的游戲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會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準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認真,練得起勁。掌握了打字的基本要領,然后學生從“拯救蘋果”、“太空大戰”到“青蛙過河”再過渡到“生死時速”的PK游戲過程中,進行自我挑戰,同學問的挑戰,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競爭。有競爭才有進取,有比賽才有提高。為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要經常組織一些頗具競爭性的操作,讓學生在操練中進行競爭。如組織學生進行十分鐘漢字輸入比賽,比比誰的速度既快又準。緊扣學生心弦,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從而提高了學生對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這樣既動手又動腦,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堅持不懈地學下去。
二、以用促學,培養創新
學習計算機是為了應用,在應用中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應用中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要把它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在用中加深理解,把計算機變成自己得心應手的工具。比如,在學習Word文檔中的圖文混排時,首先,把自己做好的幾張電子報刊展示給他們看,再說,“同學們,馬上要在北京召開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了,你們想不想以“綠色奧運”為主題創作一幅電子報刊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運用Word做出一幅漂亮的小報。這樣,我再適當地進行點撥,介紹制作的方法,當我將自己制作的步驟介紹給學生時,他們都已經嚷著要自己做了。看著他們有如此高的熱情,于是,我又補充道,“要盡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能套用我的”。學生們精心收集相關信息,設計小報簡稿,從修改中創意出詳稿,看到他們那認真勁,帶給我的是欣慰與驚喜。學生們通過組內合理分工,協作完成整幅小報的制作,欣賞著自己的作品,自然是興奮不已,學習興趣大增,就這樣,通過以用促學的辦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嘗試自學,動手實踐
在教學中,通過對已經學知識與新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有利于教學中突破難點,也能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教學重點。教師通過讓學生圍繞“指定的任務”進行自學、討論、交流、實踐,充分挖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那么,在設計任務時,我們要使其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在要課前合理分組,應利于學生在任務中的分工合作。
如在學習畫圖軟件中的“移動和復制”時,可以給定學生主題“海底世界”,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給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制作一張賀卡,還可以進行詩配畫的創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設想,這樣一組學生就可以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進行創作,協作學習,進行作品的創作,同時在創作去發現并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和操作技巧。
四、作品展評,體驗成功
對于一個主題作品,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創意,所以教師這時要注意鼓勵學生進行相互交流,不僅是組內交流,組間也要進行交流。這樣學生看到同伴的創意很漂亮,他們都會想學一學,創意好的學生也會樂為人師,這些是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是課堂中生成的寶貴資源。通過作品展評,組間取長補短,學生問相互學習、相互進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通過分析和總結,學生的思維有了拓展,想象力、創造力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在作品的展評中可以訓練他們的想、觀、評、說的綜合素養,同時,激發更多的學生進行作品創新,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五、學科整合,多面發展
計算機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人們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所以信息技術學科引入課堂,最明顯的優勢是可以進行學科的整合,從而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可以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PowerPoint學習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以“我是一名小導游”為題制作一個小影片,讓他們通過所學的地理知識對祖國的名勝古跡進行了解;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語文、數學、科學、歷史、思想品德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以及社會動態,讓他們從小就關心社會……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也增長了學生各方面的知識,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當然,在新課程理念中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協調者,應當積極地加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把自己當做學生學習的一個成員,融入各小組傾聽,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也要做一名出色的引導者,適時點撥、引導和幫助。沒有教師及時的引導,學生會進入死胡同而失去方向。沒有教師作為伙伴來共同學習,學生會失去耐心。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做好引導與助學,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到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學習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