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物理實驗》是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物理實驗是一門涉及領域廣闊,時代性、社會性十分強的課程,以提高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多媒體課件旨在輔導學生物理實驗的同時改變學生以往實驗的單調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 主觀能動性 學習效率
從當前科技發展和對人才素質要求的角度考慮,教學內容應反映當代思想和高科技成果,教學方法和手段必須改變過去的單一模式,建立多級開放實驗室,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大學物理實驗》是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物理實驗是一門涉及領域廣闊,時代性、社會性十分強的課程,具有原理復雜、步驟繁多等特點,學生學習起來會感覺到乏味枯燥,難以理解。為培養具備高素質的高質量高層次創新人才,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必須建立一種適合當代科技發展、有利于培養具有深厚的基礎知識的創造性人才的教學新體系,以滿足各層次學生需要,并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目的。而采用多媒體技術這種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學環境,是當前的必由之路。
一、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長期以來,我國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學生記、考試時背,這種機械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忽略了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交流,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活動,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是教師有計劃地將社會上已有的認識轉為學生的個體的認識,培養學生認識能力的過程。任何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都要經過學生積極主動地索取信息。經過分析、綜合、歸納和演繹等思維活動來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形成能力,所以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現代教育理論表明,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處理教與學的基本原則,因此必須要轉變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科技、文化發展需要的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以及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模式。
二、以素質為目標,應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實驗效果
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傳統教學模式中是近年來國內外課程教學改革的熱點。這項技術有利于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1.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融合圖形、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對學生進行多感官刺激,多渠道激發學生大腦思維。心理學家蘇瑞特拉在研究人的各種感官同學習和記憶的關系時得出結論:人類獲取信息83%來自視覺,13%來自聽覺,人們能記住閱讀的10%,聽到的20%,看到的30%。聽和看加起來可達到50%,因此,多媒體教學的多感官刺激將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2.多媒體可使實驗效果生動呈現,提高實驗效率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中,很多實驗學生僅通過書本或是教師講解。并不能理解或是在腦海中呈現出來,這樣就給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增加了許多難度。如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楊氏模量的測量等實驗,學生看不到教師測量時的效果,必將影響學習效果。這時如果在實驗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實驗的原理、步驟以及實驗結果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實驗教學由概括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由驗證理論到自主探索設計實驗,逐步實現指導學生完成實驗的目的,必將進一步提高實驗效率和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改進《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主體活動,教師必須時刻關注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方向。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把科研的成果以及思想和方法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創新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等啟發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以充分發揮的思想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