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融洽的師生關系,合理新穎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師個人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都是課堂藝術性教學的體現(xiàn),是目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必備的。
關鍵詞 藝術性 課堂氣氛 完美結合 雙邊活動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場所,在我們目前現(xiàn)有的條件下,課堂也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主要場所,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技能需要經過一節(jié)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才能獲得,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的檢測也是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性,顯得尤為重要。
英語課堂的藝術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把自己認識的有關英語教學的理論用直觀形象的手段展現(xiàn)出來,用生動感人的形式組織每一項教學活動。從而促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和情感活動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最佳效果。教師進行藝術性的課堂教學,學生們便能在輕松愉快而又非常專注的氣氛中學習英語,能將日常枯燥的聽、說、讀、寫訓練上升為美的享受和創(chuàng)造活動,學生們的學習愿望和要求就會得到加強;動機、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就會得到充分發(fā)揮。那么,教師如何才能使英語課堂教學富于這種神奇的藝術魅力呢?
一、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基礎,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tài)度、專業(yè)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的進行評價,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該教師所教的這門學科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如果教師只對出類拔萃的學生感興趣,表現(xiàn)出偏愛,而冷落了學習差的學生,那么就會造成成績好的同學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成績差的學生灰心喪氣,自暴自棄。慢慢地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一旦學生與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在教學中,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尤其對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點“賞識”教育。學生都很在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雖然他們有時表面上無所謂。其實,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不經意的表揚可以讓他們激動好幾天。另外,教師對家庭出身貧寒的學生更不應當歧視,一個班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和家庭出身差異很大,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優(yōu)越感較強,經濟條件差的同學自卑感強,但同時具有較強的自尊心。教師要多關心這部分同學,課堂上不能冷落他們。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老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fā)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整個課堂氣氛便會和諧、融洽,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才能得以體現(xiàn)。
二、要做到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完美結合
一個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一踏上講臺就顯得那么揮灑自如、游刃有余,不僅是因為他對英語教學有著深刻而正確的悟性及對學生的一份熱愛,而且因為他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采用了靈活多樣的藝術性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或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形式的恰當選擇與發(fā)揮,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xiàn)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選用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xiàn)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就越顯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的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于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產生正遷移,同時也要善于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我們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需要什么樣的教學形式,這就是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教師課堂上應當清楚地知道某一處要輕輕一點;某一處只要細細一撥;某一處需要講到七成;而某一處只要講到五成。要給學生留下探、想、問的空間,讓學生去完善、去思考、去補充;該技藝似乎是在不經意間,而就在這不經意間,教師已經使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做到了完美結合。
三、要做到師生雙邊活動的藝術化
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都要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得以實現(xiàn)。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示范表演者和指揮者,所以教師的活動尤其要講究藝術性。教師活動的藝術化表現(xiàn)在教態(tài)、語言、身體動作、演示、表演、板書及幽默藝術。教態(tài)包括教師的衣著、儀表、神情、舉止和師德風度等。它是教師本人在學生心目中直觀性最強、表率性最強的整體印象,因此教師要全面加強文化素養(yǎng),做到服裝整潔,儀態(tài)大方,精神飽滿,動作從容,歡樂而嚴肅,可親又可敬。試想一下,一位衣衫不整,拉里邋遢的老師會贏得學生的敬畏嗎?在我們周圍就有很多例子,有一些老師,雖然課上得很好,但教學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平時課堂上不注意個人形象造成的。英語教師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效率,在課堂上英語教師如果能用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簡明、準確、生動、形象而且富有調理的語言,就能創(chuàng)設一個審美情趣,使學生由愛美而動情,在師生間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部分老師由于自己上學時的條件有限,語音、語調有較大問題,但在參加工作之后又不注意改進,結果導致專業(yè)功底很厚而一開口講英語學生聽不懂,最終導致學生對他的課不感興趣。教師的表情、眼神、動作、手勢稱為非語言交際手段,這本身就是一種富有藝術性的表演,是語言的輔助手段,它的使用,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更佳;表演能形象地再現(xiàn)人物行為、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采用種種表演手段,創(chuàng)設種種語言情景,大大加強了師生的雙邊活動。有人說過,“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義的傳遞藝術。”把幽默的語言引進課堂,一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厭學情緒,在笑聲中獲得知識;二可以融洽師生關系,保持課堂氣氛的和諧,使課堂富有活力,從而優(yōu)化教學。
教師活動的藝術化需要學生活動的和諧配合,學生活動的藝術化指在教師的感染和引導下進入學生角色,交際角色,在藝術心境上學習運用英語,發(fā)揮蘊藏的潛力,產生最高的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自身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高尚情操不僅成為學生的表率,而且會讓學生享受到人際關系的和諧之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的藝術化,又使學生體驗到學習運用英語之樂,從而發(fā)揮學生自己的最大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英語課堂的藝術教學最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