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浙南的山區現代工業落后,社會經濟發展較差,這引起了該區域中職畢業生專業對口就業率較低,本文對其原因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探討最大限度地減少中職教育的“技術浪費”問題,從職業教育的微觀方面找策略,以謀求更好的發展該區域職業教育。
關鍵詞 中職畢業生 專業對口 就業率
一、背景分析
中職學校在“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辦學方針的指引下,中職學校專門設立了就業部,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地進行職業指導和對外的就業聯系工作,近幾年來,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率不管從比例還是就業企業單位的質量上都有所提升。筆者對一所中職學校近三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在家務農未計)如下表:

筆者了解本區域各所中職學校就業率還略高。但就業質量如何?秉此目的,筆者開展對本區域的中職學校畢業生專業對口的調查。
二、調查過程與結果分析
我們選擇了相對典型的一所職業中學進行了調查,經統計各專業對口就業率(如下表),從數據看顯然與我們的高就業率極為不相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據學校就業部門反映主要有四:其一,學生憧憬著社會的大舞臺,只要有單位看中自己不管專業對口與否,發展前途如何先走出校門再說,甚至很多同學聽不進家長和學校老師的針對性的分析;其二,是目前學校聯系的就業單位的結構不合理,服務行業偏多而制造業工科類的較少,二大結構矛盾突出;其三,學校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與人才市場的需求不相一致;其四,當地的經濟和工業的限制,學生實訓場所缺乏,無法與經濟發達的地區的中職畢業生形成競爭;其五,從當地學校聯系的就業單位用工看,除了少數特殊的崗位一定要專業對口外,企業不要求一定要專業對口,也就是說對工人的技術含量要求不高。
三、提高中職專業對口就業率的措施
1.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與社會需求相一致,是學生就業對口的基礎
(1)新興專業與傳統專業相結合?!靶屡d專業”是指為了滿足市場的發展變化,根據急需行業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專業?!皞鹘y專業”是指根據學校的優勢,通過長遠規劃而逐步發展起來有自己特色的專業。因而要注重師資的培訓和新設備的充實,做到傳統專業技術不傳統,把傳統的專業做精做強。
(2)搞好課程開發適應市場的需要。課程開發首先是了解社會、勞動力市場對人才要求、勞動力供求狀況,預測勞動力走向,培養試銷對路的技術人才,不但要發展學生適應靈活多變勞動力市場的能力,而且要發展學生在某些崗位上能直接上崗的能力(零距離)。課程內容要直接反映科技進步和適應地方條件,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2.專業選擇體現學生個人的意愿,讓專業對口就業成為可能

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創始人黃炎培把職業教育的功能之一定位于“謀個性之發展”;他將職業教育的目的概括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我們要反思現在中職畢業生的專業對口就業率低,是否是沒有謀學生個性發展之后而學生不樂業呢?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和調查中都發現存在這類現象,有的中職生在入學時專業志愿是父母和初中老師的意愿,還有的出于當時沒有感興趣專業可選擇,因此,部分中職生所學的專業與其興趣性格的相符性較差,在校的學習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他們在擇業時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專業對口就業率不高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基于這種情況中職學校在新生入學選擇專業時,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市場需求調查研究工作開設好相關的專業并到初中學校做好宣傳;另一方面,做好新生本人選擇專業的志愿,學校盡可能少的調整新生的專業選擇,勸導家長和初中老師不要包辦學生的專業志愿,同時實行學分制,增多學生自主選課以滿足他們的個性要求。
3.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專業素質,為學生對口就業作好素質準備
在對企業用工的調查中發現,所有的企業都是一致認為員工思想道德素質和團隊精神是第一位,然后才是專業素質,這和我們的中職教育觀“先學做人后學專業”是如出一轍。我們如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認為杜威的主張“從做中學”不僅是中職的專業技能的教學方法,也是中職學生道德品行教育的很好方式,即將道德教育寓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中,中職的很多學生到職校是沖著學專業來的,如果脫離專業去說教我覺得德育效果會很差,而應從專業理論課教學中去引導學生如何處理好師生的矛盾沖突、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學生的好動與課堂紀律的矛盾沖突等,形成與人交往的意識和集體團隊的意識,疏導學生厭學情緒、培養學生的遵紀守法、尊敬師長、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
4.做好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是學生對口就業的關鍵
職業指導是為使人職業化所進行的連續性的專業輔導工作,即對與職業有關的選擇過程中給予的指導,這是職業學校和教師應盡的職責。在職業指導中遵循專業對口和發揮特長的原則,如果畢業生就業時脫離了在校所學的專業就面臨著再培訓,所以職業指導原則上要領引畢業生進入所學專業的行業;要指導學生找一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單位,不把眼光只盯在目前的待遇、薪水上,要從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角度為學生作好參謀。
5.拓寬就業門路建立就業信息網絡,是專業對口就業的保障
學校的就業部有別于其他社會職業介紹所,有其特殊的社會信任地位和社會關系,學校要利用好這良好的社會影響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1)建立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學校就業信息網絡;(2)建立以歷屆畢業生就業檔案袋,以其為就業紐帶帶動學校就業工作;(3)建立與經濟發達地區校際互助伙伴和校企合作機制;(4)建立就業單位的檔案袋,鞏固舊單位拓展新單位,尋求長效的供求合作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