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加拿大的富蘭教授教育改革創新理論的基本觀點,從創新屬性、組織外部因素、組織內部因素三個方面分析其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影響,針對當前高職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提出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 教育改革 高職教育 培養模式 創新
一、教育改革創新理論的基本觀點
著名教育改革研究專家加拿大的富蘭教授在研究北美教育改革的案例時提出了一種關于學校中實施教育改革和創新的影響因素的研究模式。在該研究模式中,富蘭將教育創新成功實施的影響因素分為三大類:創新屬性,外部因素,內部因素。較為獨特的是創新自身的屬性被視為影響創新成功實施的首要因素。富蘭認為,對于一項創新措施或創新工程來說,其自身的必要性、目的性、復雜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組織的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則構成影響教育創新實施的另外兩類因素。
通過對富蘭模式的分析,我們認為,其研究方式及獨特的視角可以為我們研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所用。正如富蘭所說:“改革((re-forms)在一個地方取得的成功,固然是由于有好的思想、觀點,而更主要的是取決于產生這些好思想的環境……成功的改革(innovations)不能復制,復制到的只能是改革本身,而真正有價值的卻是使改革成功的各種條件或因素。”的確,創新無法模仿,創新成功實施的影響因素比創新本身更為重要。
二、教育改革創新理論在高職院校產學結研合作教育模式創新中的應用
我們知道,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不同的。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單一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明顯缺陷,近年來,眾多的高等職業院校根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求,進行了大量而積極的探索和創新,創建了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較為突出,其實踐的幾種形式主要有:工學交替、校企合作(2+1或2.5+0.5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各院校實施的效果明顯不同。
1.培養模式創新的三大影響因素
(1)創新的屬性。一項創新或改革若要成功地實施。首先必須滿足的條件是此項創新措施的確是需要的、創新的目標清晰明了以及創新的復雜性適中。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一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要注重人文社會科學與技術教育結合,教學內容改革與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相結合。教學內容要突出基礎理論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基礎理論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求。
(2)必要性。創新的必要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客觀存在的創新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指人們對創新必要性的認識程度,前者是后者的依據。創新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一種為了組織更好地生存與發展而采取的手段。為創新而創新是形式主義,缺乏必要性的創新只能以失敗告終。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起飛階段。社會需要大量的將把科學研究轉化為“產品”操作型的“專家”和“工程師”,即需要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這類人才用“單一”的培養模式是不合適的。這充分表明:適時發展高等層次的職業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迫在眉睫了。
(3)目的性。在確定了創新必要性以后,就應當制定明確的創新目標。目標是人們從事某項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一項創新措施要取得成功,必須有明確的創新目的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否則可能會產生與創新的初衷背道而馳的結果。任何一項缺乏明確目標的創新,無論聽起來多么美妙,多么激動人心,其結果都將流于空談。但是,各個高職院校的具體條件、具體環境和專業設置各有差異。在創新實踐中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4)復雜性。創新的復雜性指的是創新涉及的范圍的深度和運作的難度。對于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來說,內容涉及到教學管理體制、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條件、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諸方面,還要涉及到從上層領導、中層干部到全體師生員工,也可能面臨既得利益者抵制創新的阻力和舊有的慣性秩序的影響,這些都增加了創新的復雜程度。
2.外部因素
(1)國際影響。一國的高等教育從來就沒有也不應當隔斷與世界的聯系。國外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起步較早,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例如:以加拿大和北美國家為代表的CBE/DACUM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計劃開發和學習環節的確定,取決于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要求,典型特征是依據能力目標要求構建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課程單元,由一系列課程單元構成教學計劃。其他國家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創新的經驗、教訓能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啟示。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在充分學習他人經驗和充分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
(2)政府影響。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非常重視。積極倡導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產學研結合,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和產業界以及科研院所教育的合作”。教育部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性文件,明確提出以就業為導向,實行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是當前高職教育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辦好高職的根本要求。應該說政府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的倡導和支持是顯而易見的。
政策積極倡導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切合實際的政策法規才是教育改革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源。目前學校在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產學研合作教育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與我國缺乏要操作性的政策法規有直接的關系。如何借鑒國外的經驗,利用經濟杠桿,采取法律手段,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產學合作教育政策,需要認真研究。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可加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項目”的經費支持和評估,有關部門建立“教育創新”基金等,引導學校積極推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