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我省高職院校開展定向運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論證了定向運動對培養現代化的新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適合在我省高職院校中進行開展。
關鍵詞 江蘇省 高職院校 定向運動 可行性
定向運動是一項體力與智力相結合的新興體育項目,運動員在一張詳細精確的地圖和指南針的幫助下,以最短的時間,按順序到訪地圖上所標示路線的各個點標,在每一個點標之間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路線直到終點。定向運動最早起源于瑞典和挪威,最初只是一項軍事體育活動,隨后慢慢發展成為一項體育運動。定向運動1983年引入我國,1991年成立中國定向運動委員會,1992年中國成為國際定向運動聯合會的正式成員國。而后定向運動在我國迅速推廣,并且成為迅速蓬勃發展的一個新興運動項目。目前在我省一些本科院校如東南大學等高校定向運動開展的較好,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因受辦學資源和觀點的制約,定向運動的開展不容樂觀。本文就我省高職院校開展定向運動的可行性進行研究,為加快定向運動進駐我省高職院校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查閱體育期刊,定向網站,閱讀了國內外有關定向運動書籍和教育部有關開展定向運動文件,為本課題研究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1.2邏輯分析法
在充分查閱文獻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2 結果與分析
2.1我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開設定向運動的必要性
2.1.1定向運動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需要
當代大學生特點解明,個性突出,對未知事物有強烈好奇心并富挑戰性和冒險精神。而定向運動是一項智力性體育運動,它本身的特點不是一味地拼體力,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一絲不茍的精神和認真的態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項目的挑戰性、冒險性、知識性和競爭性符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在生理、心理和知識方面完全具備這些條件,只要予以正確指導,他們就能理解并接受這項運動。因此,定向運動進駐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有其適應的土壤。
2.1.2定向運動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獨立能力
定向運動要求參加者在路途中必須獨立地頻繁讀圖,對照地形,以確定自己所在的方位,快速決定前進完全靠自己來判斷所有事情,沒有任何提示,只有自己獨立處理路線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依次一個一個點標的不停判斷尋找。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自己的果斷獨立能力決定了路線的正確與否,從而影響整個比賽的進程。所以說,定向運動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非常有效。我們可以想象得出,當你一個人置身在大自然中沒有方向時,這時所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2.1.3定向運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耐力素質的發展
隨著現代化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現代社會對人體抗疲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作為提高耐力的有效手段——長跑運動,由于其枯燥乏味的特點,又加上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吃不了苦,很難吸引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隨著定向運動這一新鮮時尚的運動加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對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質不再因枯燥乏味的長跑而發愁。定向運動所特有的趣味性使學生樂于堅持長時間的耐力鍛煉,她們穿梭于空氣清新的叢林、山地、溪流、沙灘、湖泊等自然風光之間,角逐著體力,較量著智力。學生在不斷的判斷地形和選擇路線中,快樂地接受野外生存訓練,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耐力,同時也提高了意志力。
2.1.4定向運動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
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時進行各種教學比賽,往往忽略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過分強調比賽的名次、成績,比賽成了一小部分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表演的舞臺,更多的學生只能淪為看客、配角。久而久之,產生了厭倦體育課的不良情結。定向運動從學生具體情況出發,在比賽活動前,進行合理搭配,體力好的與體力弱的(可能智力高的)同學分在同一組。活動過程中,學生之間可進行協調分工,體力與智力進行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競爭中團體成員相互配合,群策群力,讓每個學生都真真切切的體會到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認識到競爭機制協作的效率高于單純的競爭。
2.2江蘇省高職院校開展定向運動的可行性
2.2.1有明確的政策保障
2002年9月,教育部以教體藝[2002]13號文件下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中提出在全國高等學校的體育課程中開發自然環境資源,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與訓練。2003年7月教育部又以教體藝[2003]7號文件下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方案中把定向運動列為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中的“主干課程”。2004年教育部又將定向運動列入全國中小學“2+1”項目教材內容。以上一系列政策與法規,為定向運動在各級各類學校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2.2場地、器材便利適合高職院校開展此項目
定向運動是一項“回歸自然體育”的運動項目,要求學生放松身心,融入自然,在自然這個大環境中,培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由于定向運動需要的場地簡潔、便利,可根據教學內容、人數,有選擇的靈活進行,加上學校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教學場地廣闊,周邊又有很多可利用的自然環境,有這些基本條件作保證,定向運動得以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順利實施。而且定向運動項目所需器材——指南針。價格便宜,且久經耐用,在開展此項目的同時,避免了體育器材的二次投入,節約體育經費。經濟實惠就我們國家目前的現狀而言,是十分可取的,有助于得到學校主管部門、領導的認可,保證這項運動的順利開展。
2.2.3有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
定向運動經過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理論部分主要包括:定向運動基礎理論、地理知識、電腦繪圖、競賽組織與裁判、場地設施布置等;實踐部分主要包括:運動器材的使用、實地識圖、路線選擇、定向技能、體能訓練等。通過教學和競賽,主要培養大學生五大技能:一是熟練地使用地圖和指南針;二是在野外能迅速地辨別方向;三是在野外迅速、果斷又細心地選擇最佳行進路線;四是具有良好的越野奔跑的體能和野外生存技能;五是較全面地掌握組織和開展定向運動的知識。完整的學科體系使大學體育課程開設定向運動變得實際又可行。
2.2.4有較好的定向運動環境和師資隊伍
我省本科院校的定向運動開展的非常好,特別是東南大學等高校。2005年1月和2006年7月我省教育廳在東南大學分別舉辦了兩次普通高校“定向運動”師資培訓班,為我省特別是高職院校培養了一批定向運動教師,為定向運動在我省高職院校的開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定向運動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需要,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獨立能力。
3.1.2定向運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耐力素質的發展和身心發展。
3.1.3我省良好的定向運動環境和定向師資培訓,為我省高職院校定向運動的開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3.2建議
3.2.1在高職院校加大宣傳力度,印發相關資料書籍,在校園內營造學習推廣定向運動的氛圍,讓廣大大學生對定向運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3.2.2盡可能的利用學校周邊的自然環境,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增加社會閱歷。
3.2.3定向運動教學應以增強學生體質,為首要任務;要與高職教育特點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