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文獻資料法、歸納對比法、實地考察法、訪問座談法,分析了高校運動隊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了促使其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措施,以期完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模式。
關鍵詞 高校 高水平運動隊 問題 對策 模式
大學競技體育的發展,核心是高水平運動隊。然而,在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過程中,各高校對高水平運動人才的培養模式和生源情況等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發展,不斷對高校創辦高水平運動隊面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開創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新局面,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揮其最大的社會作用。
1 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十年來。我國普通高校創辦高水平運動隊在發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高校在創辦高水平運動隊方面,至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鑒于此,筆者對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共同探討。
1.1發展目標的問題
從我國高校的實踐來看,絕大多數高校將高水平運動隊的目標設立在國內大學生一流水平。那么,導致目前的一些高校為了為學校贏得名譽,在高水平運動員招生方面急功近利,主要依靠招生去改變成績,而沒有開發和培養高水平運動員。
1.2生源問題
通過查找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可以清晰地發現,目前,我國高校在高水平運動員的來源渠道主要有四個:一是吸收退役的優秀運動員:二是省市專業運動隊的二線隊員;三是來自普通中學的體育尖子生;四是招收業余體校的學生。前兩種運動員是目前高校招收運動員的主要來源。而國外的大學生運動員則主要由第三部分人組成;而我國現階段這類運動員只占高校運動員的一小部分。因此,我國高校比賽中也就出現了在比賽場上隊員的實際年齡與報名年齡不符合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比賽秩序。同時,這種現象也影響了學校的學籍管理制度。
1.3小、中、大一條龍培養模式的問題
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的辦學模式是我國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初衷,我國許多學者也認為,走小、中、大一條龍的辦學道路是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基礎組織形式,也是未來我國培養高水平競技人才的主要途徑。可是,目前的我國中小學教練員整體水平不高,導致很難訓練出高水平的畢業生。因此,高中生進入大學很難成為高水平運動隊的主力球員。那么,“小、中、大”一條龍培養模式的關鍵在于各級學校都要有優秀的教練員,目前還不太成熟。
1.4學習訓練的問題
由于高校運動員生源上的結構多樣性,所以在文化課程的設置上存在難度高低不一的問題;另外,在具體工作中“重訓輕文”的現象依然存在,所以,在實際效果上運動員的文化素養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因此也制約了高水平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1.5管理體制的問題
目前,高校運動隊的管理機制、管理方法還處在一種至上而下的行政計劃宏觀管理和簡單的微觀管理之中,沒有充分發揮大學生體協的社團管理作用,競賽少,缺乏統一規劃,競賽層次不合理。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健康發展。
1.6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
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教練員隊伍主要來源于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并且不少教練員還承擔有教學任務。而據有關研究成果表明,優秀教練員成材需要22~24年的時間,其中包括10年的運動員生涯,其后是逐步提高教練水平。因此,盡管高校教練員的文化素質較高,但是,還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距離真正的優秀教練員還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高校運動隊教練員隊伍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培訓制度和交流制度,對教練員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我國高校教練員主要采用任命形式,在教師和教練上分工不明確,因此,教練員考核的標準不明晰。有的以教學科研為主,有的以運動隊成績為主,因此,難以調動教練員從事運動訓練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1.7高校運動隊未能真正實現“研-訓-醫”
通過實際考察,發現各高校還沒有實現體育科研和運動訓練的有效結合,同時在醫療保障、飲食營養上無法為運動隊的訓練提供服務。因此如何更好的發揮高校科研的綜合優勢,解決好運動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科學訓練的效果,對廣大高校體育工作者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2 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俱樂部結合
2.1可以解決生源問題,保持生源的連續性
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通過與俱樂部結合,可以解決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的矛盾。首先,對于近期目標,通過吸收俱樂部優秀球員可以在短期內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那么,反過來優異的運動成績加大了學校的知名度,能夠引起學校領導的更進一步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例如,學校可能加大運動隊資金的保障;訓練條件、設施的改善;甚至更多地對運動員的優惠政策。那么,這些條件又會更好的吸引優秀運動員的加入,形成好的良性循環。目前,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關鍵在于選材,而優秀的運動員從目前情況看,主要來源于體校,俱樂部。因此,俱樂部一高校結合的模式是當前急需發展的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高校生源的連續性、穩定性,這種建立以俱樂部為依托的普通高校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培訓基地,是今后高水平體育穩定正常發展的關鍵所在。
2.2體制問題
俱樂部——高校相結合,可以很好地解決學訓問題。對于學訓問題關鍵在于學校與俱樂部的溝通。這里面可以有兩種形式:第一,統一在學校學習訓練。第二,學校負責教習理論,俱樂部負責日常訓練。因為如果運動員不在學校學習訓練,那么運動員對學校整體運動氛圍沒有實際的促進作用,并且運動員自己的歸屬感也不強,所以運動員必須在學校進行學習訓練。但由于第二種情況運動員需要解決住宿交通等問題,所以從現實情況看第一種更好點。可是第一種又存在學分的制定問題以及學校教師訓練水平不夠的問題。因此,學校運動隊的教練員須要教師與俱樂部教練員結合共同學習,互相提高。這樣經過多年的結合,教師的實戰水平會提高,而俱樂部教練員的理論水平也會提高,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所以,學訓矛盾主要就在于學校政策的制定上了。
目前,學校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方法也是在逐步改進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關鍵在于如何調動教練員工作的積極性與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對于競賽層次的問題,這屬于競賽組織者的問題。對于學校這一塊主要在于訓練的多少與學習多少的矛盾,那么需要長期的探索改進。這樣通過一年一批的俱樂部隊員進入高校,可以很好地改善學校的業余訓練氣氛,通過校內比賽,不斷增強學校普通學生的比賽能力與訓練氣氛,提高技術水平,帶動整個高校的競技水平。
2.3不斷完善和提高高水平教練員隊伍的綜合能力
通過學習俱樂部教練員的訓練指導,提高學校教師的執教能力。或者適當引進或外聘俱樂部教練員擔任專職主教練,另外,要重視和挖掘本校教師資源,使那些具有教練潛質、專項好、業務強的教師擔任助理教練,通過對現有教師教練員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教練員隊伍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2.4進一步加快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社會化進程
運動隊社會化,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互惠互利的原則,憑借運動隊的自身優勢,依靠新聞媒體、企業公司、體育廣告經紀公司等中介作用,把高水平運動隊推向社會、推向市場,由以大學生群體消費為依托向社會消費輻射,形成社會參與運動員,運動隊服務社會的發展局面。這樣可以擴展資金來源的渠道,形成經費結構多元化,進而解決經費嚴重短缺的問題。因此創辦高水平運動員的普通高校和俱樂部想結合,可以更好的學習俱樂部融資的運營模式,與時俱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快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社會化的進程。
2.5完善科研體系,真正做到研、訓、醫三位一體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創造條件,加強對大學競技體育的科學研究。一是應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優勢,與運動訓練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可由主管領導掛帥、學校科研部門直接牽頭、相關教練員、專家、教授共同參與、組織攻關小組,從運動訓練實際出發,定期研究高水平運動建設的有關問題,為其科學訓練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將平運動員的問題分門別類形成研究的課題,促進科研單位與高校共建,加強與各省市體科所的橫向聯系,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規章制度,保證運動隊的健康發展,三是建立醫療保健隊伍,監控運動訓練,指定合適的運動處方,加強醫務監督和營養指導,保證訓練的科學性。
3 結語
普通高校創辦高水平運動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俱樂部與高校相結合培養高水平運動隊的模式,只是其中可行的一種。因此。各級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職能部門、學校各級領導以及全社會都應給予必要的關心和支持,特別是當前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問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積極探索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為實現“2008年奧運戰略”目標,使我國高校真正成為培養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搖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