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加里寧說“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十年如一日的教書生涯里,如果沒有發(fā)自內心的對孩子們的喜愛,又怎能承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擔。于是乎,把關心學生作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幫助學生解決任何一個小難題作為每天的必修課。因為付出著,我的工作才快樂著。
是這樣一則外國故事讓我受益頗深: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一名學生,去巴爾的摩的貧民窟對200名男孩做一調查。這位學生對他們的成長背景及未來發(fā)展的評估是“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后,另一位教授發(fā)現了這份研究,他也叫了一名學生去做后事調查。調查結果是:除了20名搬離和過世,剩下的180名中176名成就非凡。這位教授驚訝之余,深入調查此事,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回答了他們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遇到了一位好老師”。而后又拜訪了這位老師,問他有何絕招讓這些在貧民窟里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著慈祥的光芒,嘴角帶著微笑回答說:“其實也沒什么,我愛這些孩子。”怎樣愛孩子,將平時經驗加以總結有三點:
首先,教師要關心所有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正律。班內的學生,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家庭教育也就形態(tài)各異。家境富裕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不突出,還表現出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亂花錢。作為老師應抓住恰當的時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學生描述父母在外掙錢的辛苦,也可以開展一些換位表演活動。如“今天我來當‘爸爸’”,讓學生切身體驗大人掙錢是多么的不容易,幫助學生改掉亂花錢的壞習慣。孩子的天性是不穩(wěn)定的,還要時常提醒、監(jiān)督,養(yǎng)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持之以恒的這樣做,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單親子女,在班內的比例已漸趨提高。這種孩子性格內向,不好動,上課不積極發(fā)言,課下也不愛和別的小伙伴玩耍,表現出自卑,沉默寡言。幫助孩子從陰影中走出來,快樂一點,應該是最重要的。平日里,我多與他們交流,談學習上的問題,談他們的愛好與興趣,還鼓勵同學們多與他們在一起學習、游戲,讓孩子們感受到大家庭的快樂生活。
“你該洗澡了”、“明天別忘了交家庭作業(yè)”、“你的作業(yè)這次寫的很認真”,隨時隨地的關心學生。愛是相互的,只要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你就會看到孩子們細微的進步,與你坦誠布公的交談。遷移默化中加深了師生間珍貴的友誼,為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的關系,不允許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自以為是、任意懲罰學生,對學生指手劃腳。同時,還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建議和對自己的批評。
謹記陶行知先生的忠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一名教師應有大海似的胸襟,來包容學生,聆聽來自學生最真誠的傾訴,在課余之時,多走進孩子們的生活世界。
老師作為一個組織者,要相信自己的學生有能力做好你交給他的任務。如一個學習不起眼的孩子讓他當小組長,竟然每次交作業(yè)時,他們組完成的又快又整潔;再如,讓一個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去幫助同位補習病假落下的課程,這個孩子非常認真、仔細,感覺挺像一個有經驗的小老師。
就算哪個學生上課時開小差,老師安排的任務沒達到你的要求,也不要失去對他們的信心,冷眼相看,應該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下次你一定行。”每一個人都希望老師這樣來鼓勵自己。畢竟學生年齡尚小,經驗不足、活潑好動,應允許他們出錯,因為教室是出錯的地方。放手大膽的相信學生有能力改正錯誤,人們常說“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梁。”而尊重則建立在信任之上。雖然,他們是一群不諳世事的孩子,但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尊心,作為老師,應該像愛惜名貴的花瓶一樣呵護孩子的自尊,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則是教育成功的試金石。
再次,教師還要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尊重,不是溺愛、放之任之,而應是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張福樂總是完不成家庭作業(yè),而且很不講衛(wèi)生,一星期不會換一身衣服。星期一又沒完成作業(yè),我重重地懲罰了他,把作業(yè)補了五遍。可第二天他還是沒有完成作業(yè)。“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我私下地和他談了談。又從周圍同學那里得知,他家里窮,媽媽又得了重病,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掙錢。他的衣食起居由七十多歲的奶奶來照顧,大字不識的奶奶,疾病纏身的媽媽。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稱職的老師,可嚴厲訓斥里哪里還有愛心的存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耐心的輔導張福樂,從生活上關心他,不斷地與他談心,現在已經按時完成作業(yè),背書積極認真。我原諒了自己教學中的失職,同時更堅定了我對學生的熱愛。
嚴格要求學生,還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既不放過,也不挖苦訓斥,要因人而異,要與有效的教育方法相結合。
愛是彼此的、雙向的,教師對學生關心愛護,能激起學生對教師以美好情感和尊重。愛戴老師,也會愛屋及烏,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但愿所有的老師,都能將滿腔而真摯的愛慷慨無私地奉獻給每一位學生,因為這種神圣而純潔的愛:
像春風一樣,能開啟學生的心扉;
像春雨一樣,能滋潤學生的心田;
像春暉一樣,能溫暖學生的心懷;
像春雷一樣,能叩打學生的心弦。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市任城區(qū)安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