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位于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市,轄7鎮10鄉28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78萬人。長期以來,由于交通基礎設施落后,公路通行能力低,嚴重制約了汝南經濟發展。
2005年1月,劉建綱被任命為汝南縣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幾年來,他帶領汝南縣交通系統廣大干部職工上爭項目,下籌資金,精心組織,科學運作,使汝南縣的公路建設步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全縣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出行條件,縮小了城鄉差距,成為汝南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這其中更是包含了劉建綱獻身交通、殫精竭慮促發展的赤子深情。
保駕護航
2005年1月,劉建綱到汝南縣交通局時,全縣僅有的幾條縣鄉公路也是破爛不堪,全縣281個行政村中只有75個行政村通上了水泥(油)路,僅占總數的26.7%,晴天“洋灰路”、雨天“水泥路”是當時全縣交通面貌的真實寫照。
為加強公路建設的組織領導,汝南縣成立了公路建設指揮部和質量監督領導小組,實行縣委書記、縣長負責制,具體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和質量管理。在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汝南縣交通局干部職工加快進度,嚴把質量,科學發展,全年共修建“村村通”項目22個,182公里,完成投資2548萬元,解決37個行政村通油路問題,首開了汝南縣大規模建設農村公路的先河。
在駐馬店市政府組織的全市農村公路建設檢查中,汝南縣綜合排名第一位,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2006年,汝南縣共修建“村村通”項目62個220公里,完成投資3520萬元,解決了72個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問題。2007年汝南縣共修建“村村通”項目152個,438公里,實現了全縣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標。并順利通過省政府的驗收。
2008年,汝南縣交通局共改建縣鄉道路5條,完成投資3700萬元。目前,5條道路鋪油工作已全部結束,工程進度全市排名第一,工程質量經駐馬店市質量監督站驗收合格。
創建優良環境
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保障,為了創建良好的發展環境,劉建綱經常深入施工一線,現場辦公,并組織召開農村公路建設動員會、農村公路質量監督動員會等多次會議。 公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征地、拆遷、補償等諸多熱點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施工前期,各鄉鎮、各部門積極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教育群眾識大體、顧大局,給公路施工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公路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廣大干部、群眾自覺參與公路建設。汝南縣韓莊鄉黨委、政府印發了《致全鄉群眾的一封信》、《致全鄉機關干部的一封信》,發動全鄉小學生,每人負責10戶,在全鄉廣泛宣傳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意義,號召全鄉人民積極參與公路建設。
在家的出力、在外的出資,鄉黨委書記、鄉長帶頭捐款,韓莊鄉翁屯村農民劉合清個人捐款2萬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在汝南縣的各施工現場,處處涌現的是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廣大群眾自愿備土,踴躍捐款,六旬老翁、中年婦女積極奮戰在施工一線,為汝南的公路建設增磚添瓦,默默奉獻。在三門閘鄉老房莊工地,當地一位群眾動情地說,盼了幾十年,柏油路終于修到了家門口,這是我們的致富路,我們一定要把它修好。
籌措資金,支持公路建設
由于汝南縣、鄉兩級財力薄弱,資金配套能力十分有限,籌措資金是“村村通”建設的難題,也是劉建綱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在他的建議下,2006年2月19日,汝南全縣召開了“村村通”建設動員會,縣直各單位廣大干部職工伸出援助之手,先后捐款29.1萬元。為了減輕群眾的籌資壓力,縣、鄉兩級精打細算,壓縮各項開支,全力支持“村村通”建設。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3年內共籌措資金7012萬元。
在籌措資金上,各鄉鎮也成立了“村村通”籌資小組,汝南縣委、縣政府對全縣的籌資情況不定期進行通報,每周在電視臺公示;各鄉鎮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動員會等多種形式,搞好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村村通”建設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的好事、實事,從而自覺投身于“村村通”建設捐資之中。
常興、王崗等鄉鎮采取為捐款大戶上捐贈碑、修命名路、發感謝信等多種形式,動員在外人員為家鄉慷慨解囊,奉獻愛心;交通局充分發揮公路建設的主力軍作用,劉建綱同志帶頭捐款2000元,全體,干部職工顧大局、識大體,僅用1天時間,為農村公路建設捐款1.85萬元。
常興鄉姜寨村78歲的老黨員韓國安身患多種疾病,得知“村村通”建設配套資金缺口大,把自己借來買藥的錢捐了出來;85歲的離休老教師郭中儉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的200元錢捐給“村村通”建設,這些事跡都深深感動了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共為“村村通”工程籌措資金7012萬元,為“村村通”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為民修筑幸福路
工程質量是公路建設的生命和靈魂,質量好壞,事關政府形象,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劉建綱在上任之初就多次深入到各工程企業進行調查研究,認真總結以往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建設市場混亂,施工隊伍混雜;二是機械設備老化,施工力量薄弱;三是體制不暢,監督不力。為徹底解決上述問題,保證公路建設質量,確保國家投資發揮最大效益,劉建綱頂住各方的壓力,下定決心,硬起手腕,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
一是整合企業資源,深化內部改革。為克服以往公路施工中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劉建綱果斷地對公路工程企業進行了改革,成立長城公路工程總公司,并采用銀行貸款、單位集資、職工捐款的方式多方籌措資金600萬元,購建大型瀝青場拌設備,組建了占地70余畝的機械化工區。
為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劉建綱成立了汝南縣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所,充實了技術人員,又投資20余萬元購置質量檢測儀器,從物質和技術條件上滿足了公路建設的需要。
二是完善制度,規范管理。汝南縣交通局相繼制定和完善了《公路工程建設管理辦法》、資金撥付、工程驗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同時成立了公路建設項目管理辦公室。
為確保工程質量,汝南縣交通局建立了工程質量管理檔案,實行質量終身責任制,項目出現質量問題,根據職責范圍,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三是強化業主責任。2006年2月,劉建綱邀請6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公路質量監督,同時交通部門實行了班子成員分包項目責任制,分包領導繳納風險抵押金,吃住在工地,負責督促檢查工程質量和進度,出現問題扣除抵押金。
2007年10月,汝南縣的“村村通”建設進入了關鍵時期,劉建綱帶頭住到金鋪鎮“村村通”工地上,整整一個星期沒有回家,餓了啃一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礦泉水,一件軍大衣,一只手電筒成為他的全部武裝。路修通了,一個“拼命三郎”的稱號也從此傳開。
四是嚴格規范施工程序。劉建綱常說“如果不把路修好,上對不起國家,下對不起百姓,中間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在工程施工中,他嚴格要求把好“五個關口”:招投標關、原材料購進關、技術人員配備關、施工程序關、工程驗收關。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汝南縣在公路建設中嚴格執行“企業自檢、社會監督、業主監察、政府監管”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努力打造優質工程、品牌工程,真正把全縣的每條道路都修成政府滿意的路,人民放心的路。
自2005年以來,汝南縣共完成公路建設投資8.2593億元,公路通車里程由2004年底的633.4公里增至目前的1498.4公里,新增865公里。全縣281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標;新陽高速如期竣工,填補了汝南高速公路發展史上的空白;78萬人民期盼已久的環城公路已經破土動工。
如今的汝南,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駐新路、開龔路兩條省道為骨架,以連接城鄉的縣鄉公路為分支的“大十字架”公路交通網絡,新修建的“村村通”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獻身交通終不悔,一片丹心筑坦途。展望新的征程,汝南縣交通局干部職T2E在劉建綱的帶領下,描繪著汝南交通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