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率已在逐漸提高,加上國家鼓勵自主創業等措施激勵畢業生就業,使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呈上升趨勢。但,由于種種心照不宣的原因,統計的僅是初次就業率,(且不談這其中是否有水分),真正已簽約就業的畢業生,尤其是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其工作的穩定性卻相當低,一般能工作三個月到半年的不到50%,當這些人離職后是否能再就業,已脫離了學校視線。當他們找不到工作或回家成了“啃老族”后,給他們乃至家庭、社會都帶來不小的影響。為此,作為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關注并著力解決這一問題顯得十分必要,也對建設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9-0166-01
一、就業穩定率低的成因
1.畢業生個人的主觀原因
就學習方面而言,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加上基礎不牢,為此,在專業學習時較為吃力,以至于工作時力不從心;生活習慣上,一些學生安于享受,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消費奢侈,唯我獨尊,工作時很難與人共事;基本素質上,禮儀禮貌常識欠缺,處世簡單,再學習停滯,自我保護能力不足。
2.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原因
首先,一些企業就業門檻低,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游離在國家勞動法的監督邊緣,對企業用工幾乎是毫無選擇,往往產生經過職業技術教育的與僅有小學文化甚至不到法定就業年齡或中老年農民工處在同一工作環境,工作性質、薪金、待遇相同,給他們造成了相當大的心理落差;一些用人單位幾乎不能提供發展的空間,提薪提職沒有機會,企業文化蒼白甚至空缺,缺乏人文關懷;一些用人單位惡意欠薪,錄用后1~3個月僅僅發給生活費,其余的被扣壓,若要辭職必須得到單位的批準,但無論什么理由都不可能得到批準,一旦非走不可只能作自動離職而放棄這部分薪金,近年一些地方出現招工難這便是重要原因。這些是就業穩定率低的客觀原因。
二、穩定就業率的途徑及方法
1.加強就業教育。學生從入校始就要開始接受就業教育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接受現實的就業理念。通過講座、座談、板報、廣播、邀請已就業并在事業發展上已嶄露頭角的校友回校演講等形式,使就業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而不走過場講形式。
2.校方與用人單位建立雙方的互信。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是穩定就業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很多學校早就實行了,他的優勢就不多說了。但校企合作要求的是學校要切實保障學生的利益,每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僅強調企業的利益而忽視學生的正當權利。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信任。
3.校企合作僅僅是就業安置的一種形式,除此之外,對就業地區的選擇還要認真地進行考察,當地社會治安狀況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是他們工作、生活的大環境,也是學生及家長最為關注的。其次是對用人單位的考察,主要考察工作的具體環境,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否要從事有毒有害高危工種,還要考察他們的用人機制,學生是否有適當的發展空間和與之相應的企業文化。
4.建立中介服務基地。毋庸諱言,學生就業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離不開中介機構的。原因有二:一是中介機構在當地有人緣地緣優勢,便于與用人單位協調;二是難免會有個別需要特別安置或重新安置的學生要他們運作,畢竟就業老師不可能長期跟隨他們。
5.與學生保持暢通的聯系渠道。中專畢業的學生年齡大都在18歲左右,他們剛走上社會,會有很多困惑和迷茫,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和傾訴對象。聯絡班主任與學生建立密切的聯系,得到他們的信任,在他們遇到困難或問題時能及時有效地提供幫助,是穩定就業率的又一有效措施。
6.建立就業回訪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定時或不定時地對就業學生進行回訪,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的。學生安置前,收集他們家庭的信息,以便與家長進行相應的溝通,學生就業后,有針對性地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就業地的生活工作情況并向家長反饋他們子女的就業狀況。
本著為學生服務、對學生家長、對社會負責的原則,歷年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注重做好上述幾點,使就業穩定率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