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能感覺到金融危機來襲的,比如北京太陽能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建功。
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韓建功的公司帶來了發展的大好機會。遠的不說,在剛剛結束的“2008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覽會”上,一家參觀完桑普太陽能的外國公司當場拍板,向他們簽署意向性協議,至于咨詢的那就更多了,“生意好得讓我都沒有時間去思考金融危機了。”韓建功告訴記者,暮秋中絲毫沒有感覺嚴冬來臨,反而連呼“機會太好了!”
據統計,“2008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覽會”上,共有50多家企業“感受”到“生意好得都沒有時間去思考金融危機了”的感覺,四天時間,他們一共簽署協議金額9.5億元!更多的企業宣稱,比訂單更可喜的是,他們還從展會上找到了商機、合作伙伴甚至今后突圍的方向。韓建功就告訴記者:“沒想到這么多人關心太陽能產品,很多還是從外地甚至國外專門來到,我們的工作人員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彪m然沒有時間吃飯,但桑普太陽能的生產量卻在蒸蒸日上,摩肩接踵的攢動人群讓韓建功看到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北京市發改委環境與資源綜合利用處處長楊智慧把韓建功眼里的商機更加具體化了:4天的展覽參展企業共204家,其中國際企業55家(世界500強企業8家),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展位;僅飛利浦在展會上就達成5個合作意向;展會期間共接待參觀者56000余人。其中工業節能、交通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服務等領域煥發出勃勃生機?!翱梢哉f,這次展覽是空前成功的,不僅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中央幾大部委的關注,還有世界各國代表參加:李克強副總理親自到場參觀,并就有關內容進行詳細詢問。共有十幾個國家派代表團或企業參加,最重要的是一批新技術的涌現讓大家對北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充滿了信心,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北京已經形成了從政府、企業到市民全員關注節能減排的良性循環。”
其實全世界都在關心環境產業。國際泵業巨頭丹麥格蘭富執行總裁Carsten Bierg接受記者采訪時連連表示“中國將成為格蘭富除丹麥之外的第二故鄉?!?Carsten Bierg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他們還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做了市場調研,制定適合中國本土化的產品,“格蘭富將致力于解決中國市場的巨大挑戰,更為重要的是,格蘭富作為一名企業公民將面對挑戰,肩負起可持續建筑計劃的建設并幫助中國實現長遠發展目標?!?/p>
當金融海嘯席卷全球,股權投資一片暮靄沉沉之時,巴菲特再一次反其道而行之,以2.25億美元換購了比亞迪(生產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211.HK)10%的股份。一筆不大的投資,甚至遠不到巴菲特單筆投資的基本數額,但卻“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比亞迪股價逆勢上漲,而且讓眾多PE看到一抹亮色:另一些投資領域將在危機中誕生或壯大,比如環境產業。
“環境產業(綠色產業)就是一個巨大的金礦,雖然這個產業不能完全置身于經濟危機之外,但相比其他產業,環境產業具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和投資機會。一是從行業發展周期來看,以清潔技術為特征的環境產業正處于由發展初期向成長期過渡階段,經濟危機也難以阻止它進入長時間的景氣周期;另外就是這個產業目前在中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由于不會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狀態,也讓這個產業的日子比其他產業好過得多?!北本┦泄澞墉h保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柴曉鐘表示。
本刊曾在今年7、8月份對北京部分清潔技術企業進行調查,其中有幾組數據值得深思:
一是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接近70%的企業在經營上處于盈利狀態,只有15%的企業目前的經營是虧損的;與以上數據同樣說明問題的是,受訪企業中高達80%對本企業的銷售市場感覺良好;高達87%的企業認為2008年銷售業績會比2007年好;與此同時,只有6%的企業認為其產品處于較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這些數據顯示這個行業的發展充滿潛力和生機,與當前低迷的經濟環境大相庭徑。
二是受訪企業有8成以上都投入重金于市場開發(從市場開發和銷售費用計),即占到企業年銷售額6%以上,有5成是11%以上,同時,受訪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把市場開發的工作重點放在開拓市場上。柴曉鐘告訴記者,以非消費性產品的產業看,這樣的市場開發力度是驚人的,這可能預示著這個產業正面臨著加速發展期;而且基于企業對開拓市場的重視,這些企業應該面對的是跨區域甚至是全國、國際性的市場,具有很強的市場擴張潛力。
三是調查中另外一組有關技術的數據顯示:70%以上的受訪企業在進行產品與技術的開發,其中90%以上的企業在產品與技術開發上所花經費占其銷售額的6%以上,更有1/3的企業技術產品研發經費占到銷售額的11%以上;一半以上的企業認為自己的技術成就擁有國際領先的優勢或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柴曉鐘認為,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云集在北京的環境產業已經形成技術密集型產業鏈的征兆,并且工業化、產業化趨勢明顯。“環境產業將是北京市產業發展的朝陽型產業,這個金礦的財富效應才剛剛開始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