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止一次聽投資人說過,在中國投資環境產業,最大的風險就是來自政策的風險。因為環境產業的發展總是跟著政策的風向走的。而風險投資都為長線投資,如果政策一旦變化,就有可能會使投資血本無歸。也是因為此,這些年來很多VC、PE都慎投環境企業。采訪中介文治也提到,“北京很多新技術和新產品都是因政策變化應運而生的。”
從這些年青云創投的投資曲線可見一斑:
在2002年甚至更早,青云看好的公司大多是工業廢棄物的治理,比如垃圾回收,污水處理,基本是為這些工業廢棄物尋找一種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因為政府大力倡導,這類公司就應運而生。”
2004年前后,伴隨著石油價格開始走高,節能減排成了大問題。那時的技術基本以凈化環境為主,比如節能減排,減少空氣污染、可替代能源開始萌芽或發展,此類公司也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
時間到了2005-2006年,當時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在環境問題沒有發生前去研發解決技術或者尋找解決方案。可再生能源迎風招展。此時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環境產業開始大放異彩:在清潔能源方面以風能、太陽能等為主的新技術開始成熟并且開始形成產業鏈條,人們普遍的環保意識開始提高。
2006年以后,由于一些新政策出現,如北京規定汽車達到IV標準,這給市場突然制造了一個很大的需求,很多技術開始投入,一些新技術也開始出來。人們環保意識日益凸顯,節能減排不再是一句口號,已經實實在在滲透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清潔技術漸成主流。
介文治提到,這些年環境投資的市場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從最早工業廢棄物的治理到城市資源環境的治理再到最近幾年以節能、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清潔技術開始占主導,這些變化都是因政策的變化應運而生的。比如在解決歐IV標準這個問題上,雖然政策突然給市場制造了一個大需求,可是技術的投入還是得依靠企業自身。如果中國的企業拿不出解決方案,那么就要依靠進口,這樣車價肯定會上升。好在我們自己的企業用三元催化器已經解決了排放達到歐IV標準這個問題,這樣的企業是在政策的催化下發展起來的。隨著政府對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這樣的公司會越來越多,這意味著,這個市場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時至今日,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始終難以擺脫依賴政府補貼的境況。在生產成本或者技術成本高昂的情況下,新能源何時能實現自主的可持續發展,仍難以預期。
葉維佳告訴記者,目前環境領域有非常多的細分行業,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垃圾處理、水處理、CDM等等,行業形態和商業模式差別也很大,而這些產業的發展或多或少都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關。比如太陽能和風能,由于早先沒有一些扶持政策出臺,北京錯失了太陽能和風能產業化發展的最佳時機。而實際上,一些環境制造企業也是可以在北京發展的,純機床型的制造企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除了太陽能電池生產可能會有部分污染的因素,絕大多數清潔生產制造產業本身也是清潔制造。如果北京政府能出臺相關的政策扶持大型環境產業型工廠的發展,就容易形成產業集群,進而形成產業鏈發展,這些環境產業的發展壯大,在現階段都是不能離開政府的大力扶持而自主發展的。
太陽能市場一直走的是“政策市”。就連很多太陽能企業都承認,沒有政府的扶持,大部分企業都要關門。比如有些場合太陽能熱水器的強制安裝措施,就為企業產品找到了銷路;再比如政府對一些地區太陽能企業有補貼,這也間接刺激了這個行業的發展。雖然政策扶植力度已經很大了,記者在采訪中還是聽到很多企業稱“負擔重”,他們認為,如果政府能夠對節能環保企業進行減免稅政策,那他們的日子將會更加紅火。
柴曉鐘表示,根據對北京節能環保促進會會員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環境企業對政策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普遍認為政府應該加大政策對環境產業的支持力度,包括產業政策和財稅政策,如降低稅收等;二是企業普遍缺少對政府政策的了解;三是呼吁政府出臺具體、標準性甚至是帶有強制性的環保、節能、減排政策和法律。柴曉鐘也告訴記者,一些發達國家在環境產業發展過程中,首先運用的就是政策手段,由此促成了市場的需求和產業的發展。
對于風險投資來說,他們最為擔心的就是,這些政策扶持和補貼是否穩定,能夠持續多長時間,這是投資人在做行業分析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從上文介文治分析的北京環境產業投資階段性變化我們也可看出,每一次市場變化背后肯定有新政策的出臺,每一個新政策的出臺勢必會給市場帶來新的機會。“當前政府對這個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在看這個行業時,很重要的一條是要看政府政策的走向。”葉維佳表示,“節能領域的許多細分市場也將從國家政策變化中受益。”比如在當前政策影響下,葉維佳認為除了清潔技術生產領域,生態農業也將會引發新的投資熱潮。
采訪中企業一致認為,由于有了政府扶持,企業發展和產品推廣都快速得多,一些大項目也越來越多,就在日前舉辦的“2008北京節能環保展”上,很多被訪企業都稱“現在訂單越來越多,我們的人都忙不過來了。”很多參展企業一致認為,由于政府對節能環保產業支持力度很大,這兩年不僅是企業,節能環保意識已經深入民心。調查結果同時顯示:97.6%的北京市民認為節能很有必要引起重視;而平均80%的居民家庭已經不同程度采用有效的節能措施。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環境產業在政府的引導下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