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底至今,火爆的樓市開始降溫。深圳、廣州等地房價開始下跌,降幅達到10%以上,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則出現了多年不見的打折促銷的場面,但大多數購房者的觀望氣氛仍是很濃烈,房屋的成交量在大幅萎縮,多年一路上揚的房價拐點似乎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曾經風光無限的房地產中介公司,如今已風光不再。據了解,首先是深圳中天置業公司倒閉,緊接著,北京中大恒基公司關閉50家店面。一時間,2008年房價大跌的聲音不絕于耳,這樣的市場現狀,令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中國樓市的拐點真的來了嗎?日前,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中國策劃研究院執行院長陳國慶。
房產市場出現拐點跡象
陳國慶說,所謂拐點,就是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走向,房地產價格整體呈現下跌的趨勢。房地產市場是否已經進入冬季成為近期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隨著一些大城市房價的大幅下跌,房地產交易的低迷,從中央宏觀調控信號及市場價格信號的突現,房地產市場的拐點似乎已經顯現。
陳國慶介紹,近年來,房價的暴漲使得中央不得不采取宏觀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政府控制信貸規模,貨幣政策收緊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引起全國各地房產市場出現了異變,各地不斷出現退房潮,觀望氣氛濃厚,市場的需求銳減。
2008年以來,政府已經把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作為主要目標。將房地產的品種分離,劃分出廉租房、兩限房和經濟適用房等不同品種,這部分供應由政府出面解決,大大增加了市場上緊缺品種的供應量,使得市場價位往回調整,房屋成交量縮減,大部分人處于持幣觀望的狀態。
陳國慶告訴記者,房產價格信號也頗能說明問題。萬科產品的全線降價,在萬科的領跌之下,中海地產、招商地產、金地集團紛紛跟隨進入降價潮。
房產市場出現拐點跡象的原因
陳國慶認為,房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信貸緊縮導致開發商資金緊張,為了獲得充足周轉資金,開發商不得不降價銷售。象萬科這樣的市場先知先覺者,帶頭降價出售樓盤,說明市場環境的確發生了變化。
房地產股價出現的連續快速大幅調整的局面,說明市場的先知先覺者——機構投資者預見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整體前景不妙,開始大量拋售房地產股。房價和股價價格信號變化的背后,實際透露出來的信息則是房地產市場供求狀況和資金市場供求狀況出現了關鍵性的變化。
媒體在此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夸大了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拐點等的渲染力度,阻礙了許多購房者和投資者或者游離市場的人買房的熱情,阻止了他們的買房行為,使得持幣觀望的現象變得普遍了。
拐點是否會出現
房地產市場的未來不會是拐點,而可能是轉折點。陳國慶認為,中國房地產并未形成全面拐點,但在部分城市的拐點可能會出現。房價暴漲的時代已經結束,暴跌的可能性也很小,樓市將進入一個波動調整期,有可能軟著陸。從長遠來看,樓市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他的這一判斷主要是因為在短期內房價上漲的空間不大,從緊的貨幣政策將持續,為控制高房價對經濟,人民生活的負面影響,政府調控力度還可能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利率上調,信貸政策、住房保障等因素仍將繼續。投資性購房者將會更加謹慎。這些都是房價上漲的制約因素。
陳國慶強調,近期內中國房地產整體市場不會出現拐點,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將逐步回暖,房地產行業最終將回歸平穩發展的狀態中。但不排除在局部地區、局部品種上出現的過熱現象會對市場造成影響。只要堅持國家宏觀和市場經濟手段進行調控和保持中國經濟發展增長速度,促使房價上漲的動力依然存在。中國有限的土地資源、巨大的消費需求、高速的城市化進程、持續的經濟增長,人們對改善和享受生活的不懈追求,將會再次支持中國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