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更加凸顯。這主要是因為,目前銀行信貸資金的80%以上都是投向重點建設項目和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品技術含量低,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加之一些中小企業信用度較差,逃廢銀行債務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銀企關系日趨惡化。此外,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較狹窄,銀行放貸條件較高,進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條件不夠,民間借貸又放量不夠,等等。那么,當前應該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擴大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仍然是要充分發揮金融部門的主渠道作用。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應持積極的態度,實行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信貸政策,通過貿易融資,封閉貸款,短期授信等多種方式,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國有銀行應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增加信貸規模,合理劃分審批權限,切實簡化貸款程序。對產品有市場、企業有效益、資信度較高的中小企業,要實行信貸傾斜,盡可能地滿足其資金需求。
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意識,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要大力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培育信用社會監督機制,盡快建立和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和失信處罰機制,減少因授信不當導致合約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業違約現象的發生。建立可行的企業信用查詢系統,對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記錄在案,使信用記錄不良的企業失去信貸的機會和空間。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目前,在中國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擔保機構仍然較少,遠遠滿足不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因此,必須大幅度增加擔保機構,尤其要重點發展由政府投資的政策性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和非盈利性的企業間互助式擔保機構,以小額擔保為主,盡可能地滿足更多中小企業貸款的擔保需求。要建立擔保基金,完善內部擔保運行機制,簡化擔保手續,減少擔保費用,采取靈活多樣的擔保方式,切實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有效擔保。
逐步放開和規范民間借貸市場
對于一些私營個體企業來說,民間借貸市場客觀上已經成為了一個融資渠道,這說明現有的融資體制已不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因此,應逐步放開民間借貸市場。這里關鍵是要嚴格規范其經營主體和行為,通過嚴格的制度約束和監督管理,使其為中小企業提供規范的融資服務。
加快發展中小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具有融資迅速、方便直接等優點,但目前國內資本市場門檻較高,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很難到資本市場去直接融資。因此,政府應加快發展定位于為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允許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行債券或通過借殼上市等方式直接進入證券市場籌資,這樣既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又可以分散集中投資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壯大和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
積極開展融資租賃業務
融資租賃在西方發達國家是僅次于銀行信貸的金融工具,目前全球有近1/3的投資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的。融資租賃交易是以物為載體,以資金為紐帶的一種融資方式。當中小企業急需使用資金時,想要一筆與自己承債能力相適應的融資,融資租賃無疑是一種快捷有效的途徑。融資租賃手續便捷、支付靈活,與銀行貸款相比可不受發行規模和授信額度的限制,風險又小,可成為中小企業的一種新的融資工具。
大力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
近幾年來,隨著外資銀行加入,中國銀行體系由幾家大商業銀行壟斷的局面已經打破。各級政府要大力發展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利用其小型化、分散性,經營靈活、應變能力強等待點和優勢努力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信貸服務。
加強中小企業間的金融互助
可借鑒日本“自有錢柜”的經驗,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的原則,采取政府出一些,企業籌一些的辦法,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或成立中小企業金融互助協會。企業急需短期使用資金時,可從中取得一部分,但應支付一定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