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現代交通業為目標。以實現民眾的福祉為宗旨,著眼于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促進我國交通事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本研究從擁堵經濟成本(JEC)、社會成本,環境成本、健康成本與焦慮成本五種分析,試圖解讀交通擁堵對經濟社會帶來的傷害。
關鍵詞:交通;擁堵;成本
一、前言
眾所周至交通擁堵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傷害,學界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多側重與定性上,在定量上較少,本文通過定量分析從以下五個方面簡單解讀交通擁堵的弊端。
二、巨大的擁堵經濟成本(JEC)
權威資料顯示,停車時沒有公里數用時間衡量油耗,三分鐘相當于一公里,以每輛車平均油耗每百公里8升計算,則每三分鐘的停車油耗為0.08升。假設每天每輛車因堵車額外耗費時間為30分鐘計算(這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很多人上下班時間在路上會堵上一個小時),則平均每輛車每天的額外油耗為0.8升(事實上,頻繁的起步停車油耗要大得多)。以93號汽油每升6.25元計算,每輛車每天額外耗費0.8×6.25=5元錢,綜合各項因素,根據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在與北汽福田汽車有限公司于近期聯合發布的《中國居民生活機動性指數研究報告》中指出,北京的車主平均每個月要支付375元為“交通擁堵”埋單。據統計,北京的擁堵經濟成本(JEC)居全國大城市首位。
三、巨大的社會成本
根據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張國初研究員的調查與評估方法,北京800萬左右的從業人員中,有一半以上是坐車上班,包括私車、公交車等。如果說一天中有400萬人坐車上下班,一個人的社會成本為20元,那么因為堵車造成的社會成本一天就是8000萬元。相當于每年292億元。

四、環境成本
1 空氣污染
北京市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20萬輛,而且還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無疑,它是引發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據北京市環保局監測,北京城市郊區大氣中74%的碳氫化合物,63%的氮氧化合物來自汽車尾氣,監測資料還表明:汽車緩慢行駛狀態下的尾氣排放量是快速行駛的5倍。為此,有關專家認為:“世界水平”的交通擁堵造就了北京城“世界水平”的空氣污染。機動車排放污染已成為北京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其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濃度的分擔率均呈現上升趨勢,北京城市空氣中機動車排放的CO2、NOX,分別占全市各污染源排放總量的83%和43%,由于機動車尾氣管高度低,污染物排放屬于超低空排放,因此其環境濃度分擔率更高,分別為84%和73%。另外,對北京市城近郊區大氣PM10和PM25的源解析表明,含交通揚塵在內的各種揚塵污染源是大氣PMl0和PM25的主要污染源,PM10的排放量占到39.5%。在揚塵濃度分擔率中,交通揚塵的比例占到65%。
2 交通噪聲
北京交通噪聲一直居高不下,多年來都在70dB以上。在對全國]0個大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情況的考核及排序中,北京市排在倒數第三位。
3 交通環境投入
以2002年為例,中國環境污染治理總投資為1363.4億元,占當年GDP的1.33%。全交通行業共投入污染防治資金3億多元,使交通行業污染治理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2002年,北京市環境保護總投入達到134億元,占當年GDP的4.3%(北京市2002年GDP為3212.71億元)。如果按交通污染分擔率為70%計算的話,北京市交通環境成本約為93.8億元,占當年北京市GDP的2.92%。
來自北京市政府的數據稱,以1998年為起點,當年北京環保投入54億元。2005年達到100億元,2006年超過250億元,7年間累計1200億元。
五、健康成本
科學分析發現,汽車尾氣中有上百種不同化合物,當中污染物有固體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輛轎車一年排出有害廢氣比自身重量大3倍,并且汽車在不斷消耗著地球的資源。機動車的燃料消耗成為無情吞噬石油資源的無底洞。目前,汽車使用的汽油約占全球汽油消費量的1/3。
按照北京單雙號限行之前的統計數據,每千輛汽車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約3000kg,碳氫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若以32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來算的話,北京每天排出一氧化碳9600,000kg,碳水化合物640,000~1280,oookg,氮氧化合物160,000~480,000kg,如此巨大數量的污染排放物將會嚴重影響人類健康。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的速度比氧氣快250倍。所以,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給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傷害。輕者眩暈、頭痛,重者腦細胞將受到永久性損傷,氮氧、氫氧化合物會使易感人群出現刺激反應,患上眼病、喉炎,尾氣中氮氫化合物是致癌物質,它是一種高散度的顆粒,可在空氣中懸浮幾晝夜,被人體吸入后不能排出積累到臨界濃度便激發形成惡性腫瘤。
六、焦慮成本
根據環境心理學的觀點,環境對與心理具有巨大的影響。交通擁堵會導致嚴重的心理焦慮,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心理學理論焦慮往往具有以下癥狀:恐慌和緊張情緒,感到最壞的事即將發生,常坐臥不寧,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有恐懼情緒,對外界刺激易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不穩定現象,如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冷,手指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發脹并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欲缺乏等。根據調研發現,在同一路段擁堵30分鐘以上會產生胸悶、焦躁、心煩意亂等癥狀,忍耐性大大降低, 從而增加了事故率和犯罪率,不利于社會穩定和安定團結的大局,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通過對以上五個方面的分析,我們看到交通擁堵不僅對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對身體、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傷害。希望相關部門和公眾的高度注意,并拿出更加具有開拓性和務實型的辦法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民生,促進交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