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這種新型的媒體在中國的發展和普及,網絡交際也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新型的交際方式。一種用于網絡交流全新的言說方式——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對于這一特殊的語言現象,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有人批評,有人倡導。網絡語言具有新詞新語多、變化靈活、個性化強等特點,是一種特別的文化現象,對于網絡語言的發展我們應該寬容對待,積極引導。本文在社會語言學的理論框架下,首先概括分析了網絡語言的起因與發展現狀,對網絡語言爭議的現象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研究,筆者認為在當前情況下應該正確對待網絡語言的出現和發展,并且對網絡語言應采取的態度及對策等問題,提出一些個人淺見。
關鍵詞:網絡語言;現狀。爭議;態度;策略
一、引言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不過20多年,但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了以往任何時代的任何一種發明。已深深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娛樂當中,相對于傳統媒體,網絡傳播是一種時尚的大眾傳播方式,它因前衛和新潮受到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睞,網絡催生了語言的新語體——網絡語言。網絡語言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于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起初主要是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表達方式,包括符號、拼音、漢字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絡動畫和圖片,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偏愛。發展神速。有人認為,網絡語言很可能會帶來漢語的革命,就像上世紀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簡化字取代繁體字一樣給漢語言文字帶來巨變。
二、網絡語言產生和發展現狀
網絡語言,按照社會語言學的術語來說,屬于一種社會方言。社會方言與地域方言不同,它是特定社會群體約定俗成,自我確認,互相認同的標志,是特定群體之間使用的交際工具。
作為傳統語言與高科技產品相結合的產物,這種夾雜了數字代碼、外語字母以及諧音假借文字寫成的網語,簡單方便,能快捷迅速地把思維和情緒變成語言符號,能更好地滿足網絡交際的需要,并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會中傳播,
網絡語言之所以能如此流行,互聯網的普及可以說是網語出現的必要條件。其次與它的方便快捷足分不開的。在網絡語言中交流,需要用鍵盤輸入,客觀上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網民們為了提高文字輸入速度,改造了漢語和英語的一些詞匯,并把文字和圖片,數字、符號等進行鏈接和鑲嵌,于是就出現了符號型、數字型,諧音型等帶有明顯的互聯網時代特征的網絡語言。
另外由于網絡語言是一種伴生于網絡技術的文化現象,具有自主、開放、包容、多樣和創新特點。網語不需要“批準”,其創造力不受“正統”傳媒編輯的過濾或限制,網民可以自己制造和選擇,完全不受傳統語言語法、語義的規范、標準的約束,自由使用和傳播。
網絡語言給網民們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出現了不合規范、令人看不懂的現象,從規范的漢語表達方式來看,漢字、數字、英語字母夾雜使用且怪字、錯字、別字層出不窮的網絡語言大多都是病句。
如今網絡語言已經不甘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開始進入現實生活。網絡語言也成為時下流行的一種語言趨勢而屢見不鮮。網絡語言體現了新的時代精神,體現了新世紀的最先鋒的生活和語言活力。當代漢語的形態發生著急劇的變異,漢語在使用中的這種新的變化,也引起了學者專家的關注。網絡語言走出網絡正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三、關于網絡語言的爭議不斷
網絡語言的產生與發展,在我國也掀起過軒然大波,社會各方所持態度也褒貶不一,更有甚者將網絡語言斥為對有幾千年傳統的漢語的破壞、斥為文化垃圾精神污染、斥為黑話。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索。遍觀社會上對網絡語言的爭議,無非是老師家長與學生、學者專家與網民、機構政府與百姓對待網絡語言上的不同而引發,各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場和角度,發表各自的觀點,基本上形成了爭鳴的態勢。
面對這諸多爭議,我們從中不難分析得出,社會大眾存在一種文化斷裂現象:現在文化的強勢群體是45歲以上人群,這部分人中的大多數已經和網絡時代比較脫節了。所謂的年齡鴻溝,網絡代溝,不過是文化脫節的代名詞。與其將網絡看成“洪水猛獸”的另類文化,排斥網語而造成更深的代溝,倒不如以開放的心態正視它,懷著一顆寬容心去接觸和學習,去了解年輕一代的思維方式,從而引導下一代創造健康、富有民族特色的網絡語言。
四、對待網絡語言的態度和采取對策
1 關注網絡發展。正視網絡語言
用辯證的觀點看待網絡語言這一新生事物,既不能漠然置之,更不必視其洪水猛獸,應以科學的唯物主義發展觀,用客觀、發展的眼光看待網絡語言及其影響。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要囫圇吞棗的全部“拿來”。所謂存在即是合理。網絡語言之所以能夠誕生,生生不息的成長,必定有其產生的合理土壤。
2 尊重網絡語言“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
面對網絡語言越來越多的新生詞匯,很多人擔心漢語的純潔性將會受影響,并認為它們是對傳統語言的破壞、顛覆。坦白地講,認為網絡語言對語言文字的純潔性是一種戕害。希望語言純潔而下大力氣對之進行封殺,這樣的舉動太過偏執和理想化。
3 合理使用,引導網絡語言走向正確健康的方向
新新網絡語言幽默詼諧、風趣生動,很快成為青少年的“新寵”,并迅速傳播流行起來。它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多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很可能是青少年學生們在緊張學習生活中自我解壓、盡情宣泄的一種方式。對此,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寬容、理解并加以引導。現在的引導工作主要是應該樹立正確的使用觀念。
4 控制網絡語言使用過度,抵制不良網絡語言的傳播
對網絡語言持寬容態度,但這并不意味著漠視、縱容不良網絡語言的傳播。部分網絡語言違背了語言本身的發展規律,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范,而且網絡詞匯中存在著大量的污言穢語和糟粕,這些應該摒棄。據筆者看,目前網上交流和網絡語言存在問題首要是網民道德和自律觀念薄弱,暫時也沒有現實的法律規范約束其行為,由此產生了少數網民在網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污染了網絡天空,又或是創造網絡語言過于求新而難以理解。
其次是網絡語言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過度傾向,特別是有些中小學生的作文里充斥著大量的網絡語言,應加以控制,避免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5 研究網絡語言,解釋引導合理的網絡語言,加強規范性
作為在網絡交際的特定環境下產生的語言變體,網絡語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觀需求,同時由于大量失范現象的存在,會破壞現行語言系統。因此,積極倡導使用規范,健康、文明的網絡語言,杜絕使用污濁、漫罵等不健康的語言,加強研究,使網絡語言向著規范的方向發展,方為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