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藏貓膩》
(2013年第21期)
為了維護國內生產商的利益,可以把孩子的健康當作籌碼。有沒有點基本的道德良知?知不知道還有天理二字?國內家長買奶粉也得注意,實在拿不準就買市場上銷量最靠前的那幾家奶粉。
北京 Ilyrian
有人把內地同品牌奶粉比香港貴這一現象簡單歸咎于內地的所謂高關稅,是非常嚴重的誤判。內地所售進口奶粉中85%以上來自新西蘭,根據2008年中新兩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自2013年,中國對原產于新西蘭的進口大包裝奶粉由此前10%的關稅降為5%的優惠稅率。對于在國外生產后已在當地做成小包裝的罐裝嬰幼兒奶粉,自2008年6月以來,中國一直按5%的暫定稅率收取關稅,其中對來自新西蘭的罐裝奶粉更是按協定稅率實施零關稅。
為什么香港洋奶粉比內地同品牌奶粉便宜?關鍵原因在于處于“賣方市場”的內地洋奶粉市場在消費各階段都面臨被抬價的可能性。根本因素在于內地奶制品缺乏公信力,內地民眾對國產奶的購買傾向顯著降低了,內地奶制品制造商應該反思。
北京 賈 康
國產奶粉是自己把自己逼上死路的,自作孽不可活。
四川甘孜 快樂王子
看完感覺假洋奶粉還是中國人在做。并非洋鬼子在國外做的。如果真是這樣,政府打假的拳頭是夠得到的。
騰訊網友 稻草人
《拍賣書信還是拍賣倫理》
(2013年第21期)
數月前,作家張愛玲的生前好友夏志清教授出版了新書《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收入了張愛玲的103封信件,涉及到張愛玲晚年美國生活的諸多隱私,包括她所經歷的許多困窘和不堪,這也立即引來了批評,指責夏志清教授的做法于道德有虧,只是滿足了一些人的窺私欲。
在拍賣錢鐘書先生私人信件事件上,信件所有人欲將這批信件拍賣,拍賣公司接受委托從事拍賣行為,這兩者都不存在違法之處。但是,拍賣公司卻在拍賣的同時公開展出這批信件,卻屬于一種侵犯發表權的行為。因為盡管信件的所有人對錢鐘書的來信件享有所有權,但很顯然的一點是,他并不因此享有包括發表權在內的著作人身權,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17條對此有著明確的規定:“作者生前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后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只有在“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情況下,發表權才能“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既然錢鐘書先生的唯一繼承人楊絳先生不同意發表,則無論是信件所有人還是拍賣公司,只要用公開展覽的方式“發表”了這批信件,就將構成侵權。
拍賣公司或許是想增加這場拍賣會的轟動效應,才大肆宣傳,要展出文化名人錢鐘書先生的這批信件,如果拍賣公司一意孤行,不但會給楊先生帶來傷害,而且恐怕也將會為此種侵權行為負上法律責任。拍賣公司以此種方式來擴大影響力,實非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