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奮
最近“14歲女孩被銬”的新聞不脛而走。
對于一名年僅14歲的小女孩,不論是否故意潑水,鄉吏只要有點官場素養的話,都會自我克制,不去激化矛盾。
但令人遺憾的是,該鄉黨委書記竟然“平叛”一般,一怒而遣警制服女孩。
這一刻,此官員的德性暴露無遺,他還是公仆嗎?一個官員,無論何事,因為和一個未成年女孩有沖突,而熱衷面對面地“理論”,甚至報警,已經叫人笑掉大牙,因為此時此刻,你事實上已經把自己矮化成“以大欺小”的“小兒科”了,就算鄰里齟齬,“大人怎么可以和小孩一般見識呢”?真不知人間還有羞丑事!
目前,可樂鄉黨委書記袁澤泓、派出所民警陳松已被停職接受調查。
在幾乎所有的輿論都指向被停職的鄉干部時,我想的是,這樣素質的干部是怎樣混進來“執政”的?當地組織部門用人標準有沒有問題?
幾十年來,我們用人的標準一直強調“德才兼備”,這其實只是個理想標準,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標”,什么叫“德才兼備”?諸葛亮才叫“德才兼備”,曾國藩才叫“德才兼備”——當然“德才”的能級有異,職級越低,標準越簡約,“泗上一亭長”,可以有“亭長”的德才能級,但不管怎么說,既要“德高”又要“才佳”終是難事,在不可兼得的常態下,寧可偏重德行。
古賢曰,亂世用才,治世重德,就是這個道理。德行好,而能力稍遜,用現在的話說,“開拓性”雖然差些,但因為是“治世”,寧可經濟速度慢些,至少他不會危害社會,撕裂族群,激發民變。
當然,“德”的內容,不同職業有不同要求,對官員來說,除了起碼的不“吃喝嫖賭”外,大家形成共識的要求,是“仁愛”,對百姓有仁愛之心,不要說對少兒、對孩子更應具慈愛之念了。
俗云“蕭規曹隨”,其實曹參用人很有一套。當年蕭何死,曹參入朝成為相國,一切皆遵蕭何之法而無所變更。因為是“治世”,他選擇官吏的標準重德行,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任命為丞相的屬官或各地的郡守。對官吏中那些為人苛刻,死摳法律條文,或性格狷戾,言語文字苛求細微末節,并一味沽名釣譽、拍馬邀功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
官場佞人少了,漢初自然大治。
諸葛亮用人也類似曹參,重德斥佞。他選取官員的標準是“忠”、“直”、“勤”、“謹”四個字,在《出師表》中,他向后主推薦了郭攸之、費祎、董允等,“皆良實也”,即忠良敦實,他又稱贊蔣琬“托志忠雅”,姜維為“忠勤時事,思慮精密”,他所提拔的楊洪,也是被史家稱為“忠清款亮,憂公如家”的官吏,正是這樣的用人,蜀漢官場才形成“扶正祛邪、忠于職守、奉公守法、辦事勤勉”的風氣,蜀漢因此而出現“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的大治,對此,不同意見認為,諸葛亮“重德斥佞”的結果是產生大批“循吏”,很少雄才大略的“文武全才”,蜀國因此而孱弱。
殊不知,蜀弱,除了先天的疆域局促,人口偏少,致命的轉折點在于夷陵慘敗,元氣大傷,太多的文臣武將在此戰陣亡,如馬良、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等,蜀漢后來的幾十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若非諸葛丞相用人重德斥佞,一旦官場里擠滿了“喜歡來事”和“好醫不病以為功”,以擾民的代價追求“政績”的狷戾佞人,以蜀之弱,哪里還能享有四十三年的國祚?!
忽然想到,騰訊人事部的用人標準頗可一觀,面試時他們常會出類似的“陷阱試題”:假如公司有一筆債務,正常途徑討不回,你會怎么辦?
理想的答案是:正當途徑無效的話,我就放棄。
最忌諱的結果是,你逞能地告訴面試官,你將如何運用智慧,不擇手段地討還債務……
馬化騰說得好,用一小人,群小而進;用一賢人,群賢而進。
我只希望公司太平。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