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共(“毛主義”)正式執政尼泊爾了,但他們的變革主張必將遭遇尼泊爾上層精英社會的抵制,一旦尼共執政失敗,那么,他們以血肉建立起來的聲譽勢將付之東流。
喜馬拉雅高山王國尼泊爾終于廢止了240年歷史的君主專政,宣布成為共和政體,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共和國,最特殊的是,尼泊爾共產黨通過議會斗爭掌握了國家權力。共產黨的革命之路結束了,繼之而起的體制改革與經濟等問題,也是新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
趕走國王容易,軍隊歸屬問題難達成
在尼泊爾的制憲議會上,尼共(“毛主義”)贏得勝選,成為最大黨,在制憲議會上,絕大多數代表贊成廢除君主政體,同時宣布尼泊爾正式成為政教分離的聯邦民主共和國,賈南德拉國王搬出王宮并降格為普通國民。
尼泊爾著名政論專欄作家吉米爾表示,以造反起家進而推翻尼泊爾王室的尼共(“毛主義”),既是議會最大政黨,又有機會出來組織新政府,但它依然擁有數萬人的“人民解放軍”武力,而且直到現在它仍然拒絕宣布放棄在野使用的暴力政策。

2006年11月簽署和平協議之后,尼共(“毛主義”)的武裝交由聯合國監管,這支人數約3萬人的武裝部隊目前仍然擁有武器、組織良好。而尼泊爾政府擁有9萬兵力,他們曾忠于王室。
自簽署和平協議以來,尼共(“毛主義”)希望,尼泊爾軍隊能夠逐漸吸收自己旗下武裝,實現兩支部隊的整編,但尼泊爾軍方并不熱衷這一提議。
尼泊爾軍隊堅持從民間征兵,拒絕接受尼共(“毛主義”)武裝人員,稱其意識形態色彩與軍方“非政治機構特性”不符。尼泊爾軍方發言人拉明拉·差特里告訴路透社記者:“軍隊是一個非政治機構,所有人都得尊重這一特性。”
選舉獲勝后,尼共(“毛主義”)尚未對此作出評論。該黨副主席巴特拉伊重申,兩支部隊整編是各方“早已達成的共識”,是和平協議的“精華”。
《尼泊爾時報》編輯孔達·迪克西特認為,尼共(“毛主義”)的當前要務是保持穩定,因此,不大可能在整編武裝問題上與軍隊“鬧翻”。他認為,尼共(“毛主義”)可能會耐心等待,甚至不排除同意部分旗下武裝被整編加入武裝警察部隊。
關鍵還是經濟問題
若干報道也引述加德滿都外交人士和觀察家的話說,盡管普拉昌達在兩年前簽署和平協議,宣布中止長達10年的血腥斗爭,但以一介草莽出身的游擊隊頭子能否勝任一國政府的領導人,頗值得懷疑。不過,《尼泊爾時報》載文表示,“毛派”共產黨能夠打贏革命戰爭,能夠在上月大選中出人意料獲勝,或許也能夠成功領導政府。
當前尼共(“毛主義”)當選后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推進尼泊爾的社會經濟發展,兌現對選民許下的承諾。
尼共(“毛主義”)提出的經濟主張包括:歡迎外資參與尼泊爾的水電開發項目,支持推進公私合營體制等等。在社會變革方面,普及醫療、教育是尼共(“毛主義”)的重點,該黨還提出要逐漸廢除尼泊爾的種姓制度,實現全民平等。
但是考慮到尼泊爾經濟落后,它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2004年貧困人口占全國人口的30%。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并不容易。尼泊爾《喜馬拉雅》刊載的一篇文章認為,尼共(“毛主義”)的變革主張必將遭遇尼泊爾上層精英社會的抵制,因為所有軍隊、警察和政府部門等機構都由上層社會所控制。一旦尼共執政失敗,那么,“毛派”共產黨以血肉建立起來的聲譽將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