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聚了當今我國刺繡工藝美術界最高水平的創作單位和多位刺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的展覽《錦繡中華——中國四大名繡》,7月中旬在廣州市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開幕。300多幅中國四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的高端藝術精品聯袂展出,不僅在廣州地區尚屬首次,在全國各地也多年未見。
中國“四大名繡”在明清之際開始聞名于世,至今代表著我國刺繡藝術的最高水平,目前“四大名繡”均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蘇繡是從明末上海顧繡發展而成,繡線細如毫毛,繡工精致,用色細膩典雅,如同工筆重彩畫。粵繡始于南粵地區少數民族,與黎族織錦同源,繡面色澤明快而華麗,其獨特之處是繡匠多為男工。湘繡兼有蘇繡和粵繡的特點,有“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蜀繡源遠流長,自成體系,用線厚重工整,紋樣通俗,富有詩情畫意和地方趣味。

此次領銜參展的蘇州刺繡研究所和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是中國蘇繡、湘繡研發創新的龍頭單位和權威機構,參展作品既有傳統的經典之作,如蘇繡的雙面繡《百蝶圖》、《小貓》,湘繡“鬅毛針”代表作《飲水虎》;也有從題材內容、表現形式、技藝手法等多方面探索創新取得的豐碩成果的展現,如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合作的蘇繡《潑墨荷花》、《玉蘭》,湘繡《甜蜜的泉涌》等,都達到了傳統工藝與現代題材、技法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參展蜀繡以當今蜀繡領軍人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技藝傳承人郝淑萍作品,和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楊德全的作品齊齊亮相,其中大型雙面繡《芙蓉鯉魚圖》、《九寨溝熊貓圖》等作品盡顯蜀繡綺麗風采?;浝C則展示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繡技藝傳承人陳少芳,廣繡四代老行尊、廣州繡品工藝廠高級工藝美術師許熾光,順德刺繡以及潮州市潮繡研究所的傳統力作和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