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熱錢”?“熱錢”,就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巨額投機性資金;熱錢的特點是什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無所畏懼,只為暴利;熱錢的“主人”是誰?是索羅斯等一批金融巨鱷;熱錢的危害如何?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的“哀鴻遍野”,越南本來紅火的經濟在今年“瞬間崩盤”,這些都是拜熱錢所賜;熱錢與中國人有何關聯?從股市到房市,熱錢在中國無孔不入,有證據表明此番的股市暴跌就是熱錢做空所致,那么,中國會成為下一個越南嗎?
熱錢在中國股市興風作浪

就在今年年初,受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珠三角大量中小型加工企業紛紛倒閉,或是撤離。而大量港資、臺資加工企業的轉移目的地就是越南,投資形勢大好的越南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國際熱錢的悄悄涌入。“眾星捧月”一般,各路媒體紛紛猜測,飛速發展的越南經濟很有可能趕超“中國速度”。
但好景不長,5月,越南通脹率達到1992年以來最高的25.2%,國際熱錢見勢不好,快速流出。專家預計,未來12個月內,越南盾對美元匯率將下跌40%。在此影響之下,越南樓市下跌50%,股市從去年3月高位暴跌了66%。在國際熱錢一進一出的“沖殺劫掠”之后,越南經濟的大好前程就灰飛煙滅了。
越南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日本就敗在了美國及國際游資熱錢的“突襲”之下,熱錢也曾盯住香港,只是在中國政府的大力運籌之下,才挫敗了熱錢的不良企圖,使得港元未出現暴跌。但熱錢始終對中國的資本市場虎視眈眈。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認為,今年頭四個月,中國官方儲備增幅為2300億美元,而實際熱錢流入量可能達到3700億美元。中行全球金融市場部的報告表明,熱錢并沒有撤離中國,而是在加速涌入,當前流入的熱錢主要來源于國際金融機構而非個人,而它們顯然不甘于獲取僅有10%左右的匯兌收益,讓資金趴在儲蓄賬戶上,而是更鐘情于資本市場,囤積A股。分析人士指出,非貿易外匯儲備的增加與滬深300指數在趨勢上有驚人的一致性。
今年首例QFII巨額違規交易的案件讓“金融巨鱷”索羅斯在中國股市“現身”,短線炒作“南寧糖業”的馬丁居里公司正是對沖基金高手索羅斯的分倉,而且索羅斯的中國代言人不是只有馬丁居里一家公司。各路對沖基金正是通過多家QFII的額度來滲透進中國股市,大肆興風作浪之后,坐收漁利。
除了通過QFII來狂炒中國股之外,索羅斯和羅杰斯等投資界的大腕,利用他們在投資者心中的“祖師爺名聲”,進行虛假宣傳,在中國乃至亞洲對某個行業高唱贊歌,對投資者進行誤導,來實現自己劫掠中國資本市場的陰險計劃。中國股市的暴跌會吸引更多的熱錢進入,準備抄底A股。
熱錢:深、穗樓市的幕后推手
事實上,自最早進入內地房地產市場的一線城市以來,熱錢一直都在扮演著高房價幕后推手的角色。有資料顯示,去年1月~7月,深圳房價漲幅超過 70%。也是在去年,廣州樓價也飆升了50%,專家指出,廣東房價的飛漲是因為此前襲擊上海、深圳的外資炒樓熱錢正在轉移目標全力追擊廣州樓市。
但就在以深、廣為代表的一線城市的房價飛速上漲、并吸引大量個人投資者進入樓市的時候,從去年10月份開始,這兩個城市的房價卻毫無征兆地開始大幅下跌,至今跌幅高達50%。而伴隨房價大跌的,則是熱錢明顯的撤離跡象。
去年1月~5月,深圳房價漲幅超過50%,此后在5月~9月的短短4個月間,熱錢入場后被房價迅速拔高的一幕又在廣州上演,當時廣州房價的整體漲幅超過40%。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廣州房地產外資投資的比例大幅增長了84.4%。然而,就在這些城市房價飆升之后,獲利豐厚的熱錢選擇了快速離場的做法。
中國樓市“拐點”與否的爭論還硝煙未散,但從成交量的萎縮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買房熱情已經大不如前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地產商的資金鏈達到了空前緊張的地步,有人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國際游資。用熱錢來緩解中國地產商的資金饑餓,這是不是飲鴆止渴呢?

我們通過熱錢流入與全國房地產銷售價格指數圖的疊加分析發現,進入2004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銷售價格快速攀升,熱錢無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做的《境外熱錢在國內非正常流動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上半年至2007年4月,境外熱錢主要流向了股市,4月份以后,這些熱錢幾乎全部流向了房地產。2008年3月,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對外透露說,據商務部的粗略估計,2007年一年流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熱錢就高達800億美元。
“就目前房地產市場而言,外資熱錢已經從一線城市開始抽身,轉而投向二線城市,同時他們還瞄準了三線城市。”
熱錢:來去無蹤的“搶糧隊”
目前,對于熱錢的數量和來源,也僅僅限于猜測和估算。因為熱錢進出的渠道非常多,以貿易、服務貿易、外商投資、外債、僑匯或其他個人外匯名義匯入,加上非正常資金總是與正常資金混合在一起,投機性資金、趨利避險型資金總是夾雜在商業往來和個人收支之中。因此,要完全分辨出熱錢,確認其規模,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認為,必須限制熱錢的流出。熱錢是在經濟存在泡沫生長空間時大量流入,在泡沫足夠高并嗅到宏觀經濟危險信號時提前迅速撤退的。因此,湯敏認為,防止熱錢危害的核心在于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
他提出,央行乃至國家宏調,除控制實體經濟通脹外,還應控制資本市場的通脹,爭取把泡沫扼殺在搖籃中,防止房市、股市等走火入魔。湯敏指出,我國之所以能避過1997年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自1994年到1995年開始就實行從嚴宏調。
他建議采取預警機制,把緊急狀態的定義以及部分管制措施公布出來,就像亮出部分“殺手锏”一樣,讓熱錢知難而早退。可供使用“殺手锏”則并不少,以東南亞經濟危機時馬來西亞為例,當時政府果斷宣布一年之內禁止換匯,限制資本外流,從而使熱錢變成了困獸,既解了國內資本市場的“饑渴”,又不會逃之夭夭后造成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