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包子好餡兒不在褶子上,不要被好萊塢的假象所欺騙,《功夫熊貓》是史上最了解中國的電影之一,在華麗動畫的包裹下,是對中國歷史文化最深刻的暗喻,而絕不僅是一只熊貓的成長史。
故事發生在一個典型環境:和平谷。這里有三教九流的民眾,也有備受尊崇的大師,而在被人遺忘的角落,還有象征國家權力的機關——犀牛守衛的監獄。
統治者是由掌握了功夫的人構成,他們高高在上地居住在山巔的翡翠神殿里,隨扈是清一色的鴨子。龍戰士在這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有臣民必須對他行大禮。聯想起中國文化,不難理解,龍戰士就是皇帝的象征。

和平谷現在的皇帝,是年邁的龜仙人。他是功夫的創造者,也是和平谷的最高權威。但他心知大限將至,必須為自己尋找一名繼承人。龜仙人將“神龍卷軸”高高地收藏在盤龍嘴里,恰如當年正大光明匾額后的立儲遺詔。換句話說,熊貓、雪豹和五俠所爭奪的,是皇位繼承權,而不是什么武林秘笈。
最為民眾所熟悉的6位競爭者,雪豹和神奇五俠,卻不入龜仙人的法眼,雪豹甚至為此付出了20年監禁的代價。為什么?
其一:他們都是浣熊師父的弟子。
浣熊師父是誰?他是龜仙人的弟子,他甚至也被民眾衷心地稱為“師傅”。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龜仙人和浣熊之間的矛盾,是君權和相權的矛盾。
但浣熊并不甘愿如此,他表面對龜仙人絕對臣服,暗地里卻把“寶”押在了下一屆繼承人身上。當“撿到”雪豹這個武學奇才時,浣熊師父傾注了無限的愛和希冀。但龜仙人拒絕承認雪豹,公開的理由是雪豹心中有黑暗面。
這是在警告誰,浣熊心里最明白。他只能寄希望于奪權。雪豹發動的叛亂被龜仙人鎮壓,這一行動也令浣熊師父的夢想完全破滅。雪豹血洗和平谷,也使得浣熊師父在民間的威望降至最低。
即使如此,浣熊師父卻認為自己還有機會。這一次,他更加謹慎。為避免目標太過集中,他培養了5名徒弟,也給龜仙人的“欽定”留有機會。同時,這5名弟子必須學會雜耍式的表演,去取悅和平谷里那些迷信武學的大眾。浣熊師父只待龜仙人駕崩。
豈知龜仙人是深藏不露的。于是,當熊貓阿寶“偶然”地出現在比武大會上,龜仙人毫不猶豫地斷定熊貓就是自己的接班人。浣熊師父和他的弟子們徹底被隔絕在權力之外了。
浣熊師傅依然想改變這個自己無法接受的結局。于是,在桃樹下,龜仙人再一次點化浣熊。只是這一次,龜仙人毫不顧忌地揭穿了浣熊心中那不曾熄滅的欲望之火。浣熊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的機關算盡,早已為龜仙人所洞悉。
其實,早在選舉“龍戰士”之前,龜仙人便以預言的形式告誡了浣熊雪豹的歸來,而正是浣熊師父派去的太監小張的一根羽毛,“偶然”地釋放了雪豹。但龜仙人一直在說:“沒有偶然。”
沒錯,正是龜仙人指使自己麾下的太監幫助雪豹重歸和平谷,以此來匡正熊貓阿寶不可或缺的地位。龜仙人在安然仙去前早已料定了后事,熊貓阿寶只不過是收拾殘局而已。
后世有人用一副對聯來總結了這一出龐大棋局。上聯寫給熊貓阿寶,“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哀悼雪豹“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送給浣熊,“不服不行”。
如果功夫是一種技術與精神的結合,那么武術修行者無疑是知識分子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武俠和儒家顯然具備了同等的危害。而將《功夫熊貓》的故事背景還原到中國古代歷史的背景之下,龜仙人和浣熊,一邊是無上的君權,一邊是君王得以治國的理論基礎——儒術。
龜仙人的策略是,一方面要證明知識分子的原罪,這一點通過龜仙人促使雪豹反叛得以實現,這分化了本來統一的浣熊陣營,也使民眾對浣熊不再信任。
而這一切,當然不能以平白的敘述流傳后世,龜仙人需要的是看似不可思議的傳奇,常理不能解釋的神話。于是,我們看到了《功夫熊貓》——一部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的丑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