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結果
華夏成長勝出
南方穩健成長和華夏成長是中國首批成立的3只開放式基金中的兩只,成立時間都是2001年。它們都經歷了牛熊市的考驗,投資能力都比較強,相比較而言,華夏成長的弱市生存能力更強。
投資能力:兩只基金都出身名門,投資能力也都比較強。盡管經歷了今年市場大跌,南方穩健成長的年平均回報率依然超過20%,華夏成長更是超過25%。
風險控制能力:華夏成長的風險控制能力比南方穩健成長要強,盡管其今年以來沒有在倉位上進行控制,但是它提前意識到了風險,大幅減持高風險股票,使損失少于同類基金平均水平。南方穩健成長盡管在一季度對倉位進行了控制,但是二季度錯誤判斷形勢而大幅增倉,損失嚴重。
機構評級:在Windin統計的機構評級中,對華夏成長的評價好于南方穩健成長。在1年期評級中,華夏成長獲得2個五星和1個四星評價,南方穩健成長獲得3個三星評價;3年期評級中,華夏成長獲得1個五星和3個四星評價,南方穩健成長獲得2個三星和2個二星評價。
基金經理
馮皓:1975年生,注冊金融分析師(CFA),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1997-2001年在中安成長基金工作,任投資經理;2003年7月加入南方基金,先后任職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007年5月11日起任南方穩健成長和南方穩健成長2號基金經理。
馬北雁:1970年出生,中國科學院土壤學博士,8年證券行業從業經驗。曾先后擔任廣東省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平安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行業公司部副總經理等職。2005年9月加入南方基金,任投資部首席分析師。2008年4月14日起任南方穩健成長和南方穩健成長2號基金經理。

業績回顧
南方穩健成長成立于2001年9月28日,是南方基金公司旗下一只重要的股票型基金。該基金成立以來截至今年11月18日的凈值增長率為160.01%,平均年回報率超過20%。如果不是因為今年損失太大,其業績數據更好看,截至2007年,年底凈值增長率一度超過460%。今年以來高達53.72%的損失,使其回報大打折扣。
因為受基民追捧,南方穩健成長2006年7月25日成立了復制基金南方穩健成長2號,是國內首只復制基金。南方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前景展望
南方穩健成長的投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基金公司的研發實力也有目共睹。不過,今年以來的損失這么大,其弱市生存能力讓人懷疑。
今年損失比較小的基金,成功之處多是進行了倉位控制。南方穩健成長在這方面也作出了努力,但是后市判斷失誤使其前功盡棄。從基金季報可以發現,南方穩健成長二季度末的倉位已經從一季度的接近70%降到了59.49%。之后,該基金在錯誤判斷下“抄底”,倉位上升到78.11%,結果損失慘重。該公司從二季度開始,大幅增加金融和保險業資產,更是敗筆。它從二季度開始大幅買入中信證券,一個季度就將中信證券持倉比例增加到7.56%,截至9月30日增加到9.86%。中信證券一直跌,也影響了基金業績。

基金經理
鞏懷志:清華大學MBA。曾任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助理、社保股票組合基金經理。2005年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10月起任華夏成長基金經理,2007年5月起兼任華夏藍籌基金經理。

業績回顧
華夏成長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比南方穩健成長晚了差不多3個月。它成立以來截至今年11月18日的凈值增長率為176.07%。該基金堅守追求成長性的投資理念,采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投資組合構建方法,重點投資于估值相對合理、有效增長的上市公司,同時注重對投資組合風險暴露的管理,爭取獲得穩健回報。從業績表現來看,該基金設立后凈值增長率一直高于同期的上證指數,其絕對收益率在各階段均表現出色,高于同業平均和同期上證指數。從今年的表現看,該基金截至11月18日的損失為-47.85%,低于同類基金平均水平。
前景展望
經過近7年磨礪,華夏成長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運作方法。它的股票倉位變動幅度不大,主要通過行業之間的差異化持有以及個股的選取進行倉位的調整來應對市場,效果比較明顯。今年以來,該基金有幾個動作比較明顯,成效也比較顯著:一是一季度大幅降低金融資產的配置;二是在作出誤判后及時調整,二季度減持房地產業比例超過基金資產的10%。另外,今年1月,華夏成長每10份基金份額派發紅利5元,有效保護了投資人利益。總體上看,華夏成長運作風格已經趨于成熟,結合其強大的投研能力,其在防范風險和獲取超額收益方面優勢明顯。同時,華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今年以來在弱市的表現都比較突出,顯示其整體研發力量比較強大。
(編寫/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