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結束,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會為中國運動員的表現感到自豪,雖然也有一些遺憾和不足。如果現在就對這次奧運會進行總結,可能時間還不夠,還不能得出更準確、更公正的結論,但只從表面分析,我們還是可以得出一些印象。
首先是比預期的要好,無論是開幕式還是運動員的成績,雖然大家預期已經不低,但比賽結果仍然讓人驚喜;其次,所有國人都在不斷地改變和進步,比如人們對劉翔退賽態度的轉變;最后。當姚明、劉翔這些80后的運動員還在巔峰狀態時,更自信而有個性的90后運動員,如龍清泉、林躍等已經躍然登場,變化速度超過想象。
不過,中國足球隊倒是與中國股市有得一拼,股市從奧運會開幕的那一天開始下跌,讓投資者無可奈何。
中國的牛市最早可以從2003年的“五朵金花”算起,那時,高盛的經濟學家剛剛總結出“金磚四國”,全球大宗商品也剛剛起步。那時候姚明及劉翔們開始站在了舞臺的中央,80后的學生開始走上工作崗位,中國房價開始上漲,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3年后的2006年,投資者們把這總結為“黃金十年”,從那時算起,樂觀的估計至少還有5年可以期待。可是剛過了兩年,就風云突變,大家發現全球經濟開始有問題了,中國的房價也頂不住了。這個時候,90后的人開始在網上發難,他們瞧不起80后,說80N不像他們90后,一出生就生活在相對富裕的環境中,80后小時候還比較窮,長大了房價又大漲,仍然比較窮;在他們看來,80后自卑、自負又想當小資,就像80后的代表人物韓寒裝得很酷,其實很傻。
巧合的是牛市在這個時候也嘎然而止,行情一瀉千里。中國經濟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起飛,方方面面已被很多研究機構詳細分析,但有一些細節當時可能并沒有被大家重視。首先是發展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形象地說,中國這次經濟起飛是以基礎建設和蓋房子為代表的,房子本來預計要蓋10年的,現在6年蓋完了;其次是以石油為代表的資源約束,中國是進口國,這些資源漲價了,加重了我們的負擔。
所以,政府要做的事就很容易理解了,首先要把經濟增長速度適當降下來,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降低資源價格,減少中國發展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讓中國經濟在內需培養好之前不至于停頓,因為這種停頓對國家而言是災難性的。其次要進行結構調整,因為像中國這樣的大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未來必定在內需,GDP單位能耗,單位資源消耗量一定得往下走。
美國的基金經理從大宗商品牛市的第一天起就盯著中國的投資增長速度,如果中國投資增長的速度已經過了高點,那么從戰略上看,中國經濟最快增長的那一段可能已經過去了,股市最好的時候也已經過去了,上游最好的投資時機也可能同樣過去了。
就像上文對奧運的印象一樣,國內股市接下來很可能也有3個特點,首先表現可能比預期的要好,因為基礎建設還沒完,而內需卻可能會加快;其次是股市及企業增長的質量會提升,更持續、更著眼于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三是結構調整是核心,消費、服務、新興行業、國家主導投資及有核心優勢的企業可能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