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滿地找雪茄煙蒂,終于找到一個濕透了的,令人討厭的煙蒂,看上去還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費的。你把它撿起來,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著找下一個。這聽上去一點都不優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費的雪茄煙,這方法還值得做。”這是巴菲特在一次演講中介紹“雪茄煙蒂式投資”的原話。
“雪茄煙蒂式投資”是“價值投資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學術精華,即“尋找那些股票價格遠低于流動資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點素質的公司”。
格雷厄姆9歲喪父,一家人依靠堅強的母親相依為命。1907年初,格雷厄姆的母親多娜在找不到投資方向的情況下,把大部分的積蓄拿到股市上去碰碰運氣。然而,就在年底,股市狂跌了49%,格雷厄姆一家那可憐的財產在股災中被無情吞噬。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生的成績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迫于生活壓力,他毅然選擇了華爾街而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
格雷厄姆從最底層開始打拼,1929年,他聯合賬戶的資金已達250萬美元,但大危機接踵而來。盡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謹慎,但在1930年還是損失了20%。他以為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又貸款來投資股票,但底部一再跌破。1932年,聯合賬戶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瀕臨破產。在反思大蕭條的背景下,他寫成了《有價證券分析》一書。
格雷厄姆堅定不移地認為投資是一門科學,他選擇的公司(以及它們用以集資的股票和債券)都具有某種內在價值。問題的關鍵是發現這些價值,而這又只能以事實為依據,在分析過程中不能有半點偏見。
格雷厄姆注重量化分析,喜歡購買廉價且有利可圖的證券。他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安全邊際”——“價值遠超過價格的安全保障”。簡而言之,就是“以40美分的價格買進一美元的紙鈔”。
經歷了大蕭條后,美國證券市場的“雪茄煙蒂”比比皆是。以至于格雷厄姆忍不住要在《福布斯》雜志上發表文章,廣而告之。許多奉行“雪茄煙蒂”理論的、格雷厄姆的追隨者,都獲得了成功。“股神”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他說,“這個秘密已經流傳了50年,在我奉行這項投資理論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價值投資法蔚然成風”。
“雪茄煙蒂”理論看起來簡單之極,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然而,現實中卻鮮有人能遵循之。有人說,是因為“雪茄煙蒂”在當代股票市場越來越難找了;也有人說,是因為給企業估價并非易事;還有人感嘆,是因為人們太缺乏耐性……
事實上,對任何市場的任何人來說,“雪茄煙蒂”都常常近在眼前。中國人亦不缺乏類似的機會。
“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就是“雪茄煙蒂”理論的受益者。他于2001年底斥資200萬美元(其中包括一些融資),以0.8美元至1美元的價格,在納斯達克市場買進約200多萬股網易股票。這只股票后來給段永平帶來的回報差不多有1億美元。
“網易的股票每股含2美元多的現金,才賣不到1美元”,這就是段永平買入的理由。這是不折不扣的“雪茄煙蒂式投資”。
段永平說,他是從介紹巴菲特的書中獲得靈感的。為此,他于2006年,以62.01萬美元的代價,參加由巴菲特本人發起的網上慈善競拍,標的是“與巴菲特共進午餐”。許多參加該項競拍的人都聲稱:只是為了當面向巴菲特致謝。
或許,每個投資人都應該感謝“雪茄煙蒂”理論的創造者,并把它當做一種信仰,用智慧和靈感去尋找那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雪茄煙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