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公司已經越來越引人注目,那么財務公司應該建立怎樣的目標,以同時滿足企業集團的需要和自身長久發展呢?本文提出了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經營目標體系。
[關鍵詞] 財務公司目標體系
自從1987年我國第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東風汽車工業財務有限公司經中央銀行批準成立以來,財務公司在我國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獨特性
我國的財務公司大都是依托大型企業集團成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它既不同于普通企業又不同于普通金融機構,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一面。
1.產業性與金融性同存
一方面,財務公司是依托集團公司而發展的,故其經營不可避免的受到該集團公司興衰的影響,由被調查的財務公司的贏利指標與其所對應的企業集團的興旺與否可看出:企業集團所在產業的業務好,發展快,經營效益好,則財務公司的經營效益普遍比較好,反之,如果企業集團的發展缺乏后勁,則其財務公司也往往表現出血氣不足。另一方面,財務公司是為集團公司各成員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因此,必須按照國家法律和金融體系的運行規律進行金融活動,利用各種金融工具為企業籌集資金,進行資金集中管理,具有金融性。
2.企業性和服務性共在
財務公司的企業性主要體現在財務公司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是一個獨立的經濟核算的企業法人,具有企業的一切權力,能夠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財務公司的服務性表現在財務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務是針對企業集團各子公司進行的,要體現這種專業優勢,必須運用服務業的思想理念,參考服務業的運作方式和營銷方式。
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經營目標體系
正是由于財務公司具有以上既不同于普通子公司又不同于普通金融企業的特征,我們認為應當建立起財務公司經營目標體系的概念。由于企業集團與財務公司是母子關系,因此財務公司有著被動目標;同時,財務公司作為一個獨立主體,有自己的經營目標,即主動目標。
1.被動目標。即企業集團對財務公司的期望,也可以說是企業集團賦予財務公司的目標,即最大最好的為企業集團提供金融服務,實現企業集團價值最大化。被動目標是財務公司生存的初衷。
2.主動目標。即經營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分步目標。
(1)總體目標。即財務公司發展的最終目的。本文擬從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分別說明。
①從理論上看。財務公司的產業性和企業性決定了財務公司要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經營目標,如果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則財務公司就失去了發展的可能。財務公司即要以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為目標,又要以實現財務公司自身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要實現二者之間的權衡。
②從實務中看。在李秉成博士于2006年9月份開展的全國范圍內財務公司發展問卷調查中,認為目標是“為集團公司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占10.42%,認為是“在為集團公司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基礎上,追求財務公司本身的發展和利潤最大化”的占83.33%,認為是“既要追求財務公司本身的發展和利潤最大化,又要為集團公司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占6.25%。這些都說明“在為集團公司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基礎上,追求財務公司本身的發展和利潤最大化”已經成為當前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發展不可否認的經營目標。
不論是為企業集團實現金融服務,還是實現財務公司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是為了財務公司自身的長久發展,都是為了自己。
可以說,總體目標是財務公司生存的總目的。
(2)分步目標
在確立總體目標的前提下,財務公司經營目標具體的方向分為三個方面:結算中心、投資融資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
①財務公司要努力成為集團公司的結算中心。財務公司通過成立專門機構開展內部結算和存貸業務,使資金的結算通道方便、快捷,降低財務管理成本。同時穩定集團成員單位在財務公司的存款,將各成員單位的閑置資金、沉淀資金集中起來,統一調度。
②財務公司應成為企業集團的籌資投資管理中心。企業的暫時閑置資金,歸集后可以以財務公司貸款形式在內部實現余缺調劑,還可由財務公司發揮其投資功能進行資源配置,投資于各種金融品種或股權,取得更多的收益。
③財務公司還要成為企業集團的信息服務中心。財務公司要為集團提供決策信息,為決策提供專業咨詢意見;充分考慮客戶的利益,為籌融資的雙方選擇合適、合理的金融品種;進行風險預測,采用多種手段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預警、評估、監控和化解等。
可以說,以上分步目標是財務公司生存的具體方式。
三、結論
不論是財務公司生存的初衷、發展方向還是具體方式,都是財務公司的目標,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財務公司的壯大,其初衷是基礎,而正確的發展方向是財務公司明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杜勝利等:財務公司—企業金融功能與內部金融服務體系之構建[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5
[2]王宏森:財務公司“2004年辦法”解讀[J].中國財務公司,2004,4
[3]James Van Home, John Machowicz: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Prentice Hall Inc,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