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財務管理課程特點入手,對財務管理教學內容和方法做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教學方式方法改進的建議,并分析了當代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
[關鍵詞] 財務管理 人才培養 創新
近年來,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使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也使企業在國內國際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管理是企業正常運作的動力,而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全面推進企業科學管理的關鍵。2007年,我國出臺了《企業財務通則》,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和微觀進行了有效的體制界定,是我國第一次較為徹底的,按市場經濟要求對財務管理體制的重構,這充分說明國家企業發展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然而,要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熟練掌握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現代理財觀念以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財務管理人員。對于作為優秀人才輸送的教育基地的高校,應該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對教育教學做出思考。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一、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
財務管理課程的性質屬于管理學范疇,是一門以微觀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以資本市場為課程背景、以現代企業為對象,闡述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應用性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政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是本科會計學、管理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因此財務管理教學質量的高低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財務管理除具有學科的交叉性,還具有開放性,即不斷吸納新內容、新理論和新方法以滿足現代公司財務管理需要的特點。
二、財務管理教學的思考
財務管理是企業財務運作的一項經濟管理性工作。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及WTO的加入,經濟環境不斷變化,使企業財務運作越來越復雜,所以財務管理教學的內容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財務管理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學科,這些特點決定著該課程既要重視理論教學,更要重視實踐教學。而筆者基于此兩方面的思考,發現高校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不明確
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常涉及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和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實際教學中課程內容重復,導致學生學時緊張,時間浪費等現象。另一方面,許多高校偏重于要求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忽視了學生的應用掌握能力,以致許多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差,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2.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財務管理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忙于記筆記,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這種方法使現實經濟中大量豐富生動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缺乏感性浮現,使學生不能對所學知識充分理解運用,也達不到基本技能掌握的效果。
三、財務管理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
財務管理教學理念應該重在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更新改善教學觀念與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多樣化教學,強化實踐培養教學方法。做到多樣化教學,具體實施辦法可以如下:
1.結合課程特點,激發學生興趣,采取靈活多變的課堂授課形式
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繁、公式多、難度大、綜合性強,能讓學生輕松暢快地學好這門課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感尤為重要。興趣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如教師設置懸念,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實現課堂師生互動、師生多項交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如此持續下去,使學生養成一種上課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2.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除了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的手段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強有力方法。如近年來普遍關注的案例教學法和計算機模擬實驗教學法等。
案例教學法是19世紀美國哈佛大學管理課程的首創教學法,時間證明了它的持久性和可發展性。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具體案例,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開展相關實踐活動的運用。這種方法選材于實際工作中典型材料,以直觀方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以決策者的身份來分析和解決案例中的各種問題,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由于財務管理中講授到的財務關系的處理與資本控制運作的理論復雜抽象,分析可能出現復雜化和多元化結論現象。課堂上的單純講解分析很難使學生理解透徹,而案例教學從現實實際出發,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從而解決理論知識公式化接受的問題,如此即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培養,可以說案例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觀念。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課堂方式可以采取小組討論,課堂發言,撰寫案例報告等一系列實踐活動。這其中包括大量相關資料的查閱和案例素材的收集和案例多角度分析的整理等。
財務處理是個復雜的過程,利用計算機也是增進實踐教學的一種方法。利用計算機的模擬投資和籌資方案設計的形式,可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網絡數據及大型數據庫資料,又能鍛煉培養實際動手能力。這種計算機模擬實驗法可涉及到單位實驗,如資金時間價值應用、資金結構決策、項目投資決策、證券投資決策等;還涉及到綜合實驗,如長期籌資決策、財務報表綜合分析、企業并購決策分析等。在開展此種教學方法前,可先實施《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的開展,以增進學生體驗計算機在財務復雜處理過程中的便利及增強學生的計算機運用技能。此類教學法可充分結合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如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等。
3.增加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實現學科的知識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操作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技能和技巧,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所謂實踐教學內容即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實際財務管理的具體工作中去,學校應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基地,亦即是學生的實習基地。多鼓勵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實習活動,到運營公司內參與實際的財務運營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進入深度的理論研究與運用中去。鼓勵學生組織企業財務運作的模擬團隊活動,每個團隊可設置CEO、CFO、市場總監、生產主管、會計主管、出納和審計主管等職務,團隊成員按專業或特長分配角色,相互協調配合,模擬企業采購、訂貨、生產運營、產品銷售、融資、投資等各個環節,并團隊與團隊之間進行比賽活動。
四、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的思考
教育部1998年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3]里確定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在今天,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我國的戰略選擇,這也使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關鍵。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上,要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他們具有求新求變的熱情和精神。現代企業經營環境的多變性和復雜性使未來的財務人員不能總習慣于按常規辦事,要不斷加強職業的敏感性和判斷能力。我們教育教學的改革和進步就是為了培養具有這種品質和能力的人才,使其成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
基于此,高校培養專業性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應從以下幾點設定:從知識結構看,學生應能具備經濟、法律、管理、金融及網絡等方面知識,高校亦能在這些方面設置必須課程,使學生能全面系統學習,培養分析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從崗位職責定位來看,學生能在企事業單位、金融證券、社會保障部門成為從事財務管理、會計、金融等的多學科應用型人才;從素質能力來看,除具備以上所提的知識外,學生還應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溝通組織協調、信息獲取等能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素質人才還應熟悉資本市場,能為企業尋找融資和投資的方向,對財務風險有敏銳、準確的判斷能力,另外能熟練掌握外語和計算機知識,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也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等。
五、小結
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進是為了高校專業學科教育的完善,也是為培養適應現代快速發展社會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的需要。國家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應成為社會的驕傲。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司:《企業財務通則》解讀[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2]姜德偉:《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咨詢導報,2007,(22):167
[3]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