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特征,構建了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優選模型。對該模型中的供應商歷史績效、合作能力等進行了詳細分析,在考慮供應商供給能力、銷售商數量要求等約束和產品價格諸因素作用的基礎上,建立了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優評價選擇的混合整數模型,并對該模型進行了算例說明。
[關鍵詞] 行業電子商務聯盟 供應商評價 多目標決策
一、引言
行業電子商務聯盟就是互聯網環境下企業聯盟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即以共享式電子商務平臺為紐帶、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而形成的具有同業經營、地位平等、優勢共享等典型特征的一類特殊企業聯盟,其典型代表有:全球網絡采購聯盟GNX、世界零售業聯盟WRE、航空聯盟EADI等。
目前,行業電子商務聯盟已在全球范圍內實施并快速發展,據統計,WRE 2006年網上交易額達8500億美元,大型零售商成員達64家,供應商達10萬多家;我國2006年行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9000億,其中40%左右的中小企業是通過行業電子商務聯盟方式開展的,如中國化工網Chemnet、中國化纖網、中國蠶絲綢網Silk-e.org等在業界也因為聯盟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和知名度。
行業電子商務聯盟具有全球化、信息透明度高、專業性強、松散耦合等特點。信息透明度高意味著許多供應商擔心價格壓力、邊際效益等而不愿加入聯盟;行業聯盟為基于本體與XML的多供應商信息交換模式成為可能;松散耦合使得供應商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價格、質量等因素還要考慮聯盟平臺上供應商的歷史績效、合作能力等因素。因此,對行業電子商務聯盟供應商的選擇具有特殊性不能參考一般供應商的選擇機制與模型,而是結合聯盟特點、供應商歷史績效、違約風險等諸多因素基礎上進行供應商的多目標選擇與優化。
本文首先分析了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供應商選擇問題,得出了影響聯盟內供應商選擇的諸多因素;然后建立了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多目標決策優選模型,并進一步用具體算例證實了上述多目標決策的優選模型。
二、問題描述
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聯盟公共平臺為行業內企業提供供求等各類信息,聯盟平臺使得如供應商價格、供應量及制造商的購買價格、需求量等信息透明度較傳統供應鏈有了很大提高,減少了買賣雙方的搜索成本,使得買賣雙方能在更大范圍內尋找賣者或買者,如一個聯盟平臺中有m個供應商與n個采購商,那么就存在mn種買賣映射關系可能。
但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對供應商和采購商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有利的是隨著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供應商和采購商更可以雙方的協同商務、雙贏,“沃爾瑪和寶潔”就是這方面的經典案例;但不利的是,由于“私人信息”變“公共信息”,供應商擔心投標價格、供應數量等被其他供應商所利用,常常發布信息信息失真,導致供應商選擇范圍、信息處理量過大;同時,由于信息失真、不對稱,對供應商了解不完全,供應商選擇風險性增大。
因此,對面向電子商務聯盟供應商選擇必須結合聯盟的特征,僅靠人為主觀判斷或傳統供應商選擇方法是不可能的。為研究方便,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面向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選擇中如下6個方面信息要約假設與約定:
1.制造商的要約,制造商根據自己的需求向電子市場發出要約(RFP, Request for Proposal)在要約里采購商詳細地說明所需要的產品一般為零部件信息,如類型、數量、質量要求等。
2.供應商能力數據庫,該數據庫由行業電子商務聯盟平臺管理者建立,該數據庫詳細地記錄了參與該聯盟平臺每一個供應商的供應能力,包括能供應的產品種類與質量,最大的供應能力等信息。
3.供應商回應要約,供應商根據自己的生產能力對采購商的要約進行回應,在回應中供應商應詳細地說明所能提供的產品種類、單價和數量,以及質量與質量檢測辦法等。
4.合約談判模板,合約談判模板既是采購商與供應商進行討價還價的地方也是采購商與供應商最終達成協議后自動生成電子合約的地方。
5.供應商歷史績效數據庫,由于在聯盟平臺上,采購商對供應商直接接觸很少,因此采購商對供應商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應商歷史績效的考查。每當供應商履行供應合約后采購商如實地評價供應商的表現,并將結果保存在該數據庫里,該評價結果可被其他采購商將來利用。正是因為該機制的存在,大大地減少了供應商的機會主義行為。
6.供應商選擇決策模型,在滿足要約要求的前提下,采購商在選擇供應商時會盡量使自己的費用最小,并同時參考待選供應商的歷史績效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即通過建立一個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多目標優選模型來指導采購商進行決策。
三、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優選模型
1.符號說明。為了便于對模型的理解,對多模型中所采用的各種符號進行說明。
SD-滿意度指標,該指標從總體上反映采購商對供應商履行合約的滿意程度它由三個子指標組成,即準時發貨率、質量合格率與售后服務率。
DR-準時發貨率,用來反映供應商發貨的準時程度。如準時發貨率指標為0.98,表示2%的貨物出現了延遲交貨現象。顯然準時發貨率越高采購商的滿意度越高。
QR-質量合格率,用來反映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情況。如質量合格率為0.95,表示供應商95%的產品經過采購商的檢驗是符合要求的,質量合格率越高制造商的滿意度越高。
SR-售后服務率,當制造商對供應商提出售后服務要求時,供應商能夠有效地響應要求并完成服務的比率,售后服務率越高采購商的滿意度越高。
CB-合作能力指標,用來反映采購商對供應商基于聯盟平臺合作能力的評價,它由兩個子指標組成,即訂單可視性與快速反應能力。
OV-訂單可視性,用來反映供應商在履行合約過程中能夠向采購商提供訂單狀態的程度,如訂單可視性為80%,表明在80%的過程中采購商能夠查詢到訂單的狀態,訂單的可視性越高采購商對該供應商的合作能力越認同。
QB-快速反應能力,用來反映供應商對采購商要求的反映速度高低,如果供應商能夠與采購商通過信息技術保持緊密聯系,供應商的反應能力就較為快速。
Dj-為j 產品(部件)采購商每月的平均需求量。
Ri-為供應商i的月供應能力。
Q-采購商管理供應鏈的經費預算。
M-采購商每增加一個供應商而增加的管理費用。
α,β-分別表示采購商因對供應商不滿意而造成的單位損失、因供應商合作能力不足而造成采購商不得不需要額外增加的單位管理費用。
Pij-為供應商i 的j 產品(部件)的報價。
Xij-為采購商向i 供應商采購j產品(部件)的數量
Yi-表示采購商是否采購了I供應商的產品(部件),取值為1 則表明采購商選取了i 供應商作為供貨;否則,取值為0則表示沒有選取I供應商供貨。
2.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多目標優選模型。定義1采購商的滿意度指標,其中wk為第k 筆訂單在所有訂單中的金額比重,0.4、0.4、0.2 分別為準時發貨率、質量合格率與售后服務率的權重。需要指出的是,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有很多,如兩兩比較法、熵權法、主客觀相結合的權重確定方法等。由于本文的研究重點不在于權重是如何確定的,因此不失一般性我們假定準時發貨率質、量合格率與售后服務率的權重分別為0.4、0.4、0.2。
定義2供應商合作能力指標,0.4、0.6分別為訂單可視性與快速反應能力指標的權重。
以一定的時間段作為采購商的規劃期限,采購商在決定供應商與分配采購數量時會盡量使各種費用最小即:
(1)
在公式1中,第一項是供應商的管理費用,第二項是采購商對供應商不滿意而導致的利益損失(這項費用似乎應歸在第三項中,因為采購商對供應商不滿意肯定是因為合作過程中的問題導致的),第三項反映的是因供應商合作能力不足而導致的額外費用增加,第四項是采購商的采購成本。在費用最小化的同時采購商還必須滿足一些約束條件:
(2)
(3)
(4)
在上面的約束條件中,式2 表示采購數量必須要滿足需求,式3 表示從某一供應商的采購總量必須不大于其供應能力,式4 表示供應鏈的管理費用必須不大于預算費用。
3.模型求解分析。從該模型可以看出,采購商在進行產品采購時不僅要考慮產品的價格Pij、供應商供應能力Ri等決策變量,而且還要考慮中變量決策變量滿意度SD、供應商合作能力指標CB、采購成本m等決策變量。通過求解上述混合整數規劃模型就可以得出最優的yi與xij即作出最優的供應商選擇與采購決策。
從模型可知,目標函數是在滿足式2、3、4的約束下,實現式1中采購費用的最低。因此,在采購中報價最低的供應商不一定被選用,而是在綜合平衡報價、合作能力、供應商信譽等綜合因素基礎上作出的最優供應商選擇決策。
4.算例。假設參與投標的供應商共有3 家,它們的歷史績效數據{供應能力(Ri),滿意度(SDi),合作能力(CBi)}分別為供應商1{100,0.90,0.85},2{350,0.98,0.95},3{400,0.91,0.90}。供應商2的歷史績效最好,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應選擇供應商2 但該供應商的報價相對較高,因此制造商在決策時應在歷史績效與報價之間權衡,以作出最優的決策。
例如,供應商供應3中商品的報價分別為供應商1{4.50,4.20,4.80}、2{5.20,5.20,5.50}、3{5.00,5.10,5.30}制造商對三種產品的采購量分別為100、200、300,即D1=100,D2=200, D3=300,其他參數分別取以下值α=10,β=8, m =50,Q=1500。把上述數據代入上述混合整數規劃模型,通過Matlab 編程求解結果從各個供應商中分別采購數量為供應商1{0, 0,0}、2{100,100,150}、3{0,100,150},采購商從三個候選供應商中選擇了兩個供應商(第二個與第三個供應商)。盡管供應商1的價格非常低,但由于其歷史績效不是很好(在聯盟平臺上信譽不高),采購商并沒有選取他作為自己的供應商。一般來說,信譽低的供應商其報價也低,而信譽高的供應商報價也高。本文的模型綜合考慮了供應商的風險(信譽)與成本(投價價格),使采購商在選擇供應商時能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
四、結束語
隨著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發展,如何在聯盟平臺上優選供應商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但由于聯盟平臺內買賣雙方的松耦合、信息不對稱性、專業性強等特點,聯盟平臺上供應商的選擇不能簡單采用傳統的供應商評價選擇方法。本文在分析了供應商歷史績效、合作能力、供應商供給能力、銷售商數量等基礎上構建了面向行業電子商務聯盟的供應商優選模型,并通過實例驗證對供應商的優化選擇。
參考文獻:
[1]吳曉波:“浙江省電子商務發展情況調研”結題報告.浙江省電子商務協會咨詢項目,2005
[2]賽迪網:2005年~2007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及投資機會研究年度報告,2006,3
[3]Tuomas W. Sandholm, and Victor R. Lesser. Leveled Commitment Contracts and Strategic Breach.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Vol.: 35. 2001
[4] 紀建宇.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服務聯盟策略研究. 管理工程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