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要認真分析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和問題,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使其走到健康的軌道上來。
[關鍵詞] 融資結構 成因分析 融資對策
在我國現階段,在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1000萬家,占全國注冊企業總數的99%,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出口總額已分別占全國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領域中小企業占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中小企業還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數據表明,中小企業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是推動我國經濟有效增長的主力軍。而截至2002年底,我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84024.50億元,鄉鎮企業與民營企業的貸款余額為7871.10億元,僅占4.28%。由此可見,中小企業順利融資是其做大做強的根本保證。然而與此不相適應的是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融資問題日益突出,普遍出現“資金貧血癥”,融資難已成為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我們要認真分析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和問題,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使其走到健康的軌道上來。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分析
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主要也是分成兩大類:一是權益資金,二是債務資金。一般而言,中小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融資結構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中小企業初創時期,其資金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及自身積累。進入成長期后,會更多地依靠外部融資,特別是外部金融機構的貸款。在成熟階段,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是債務資金。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特點是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主要以內部融資為主,絕大部分是業主投資及企業的留存收益,外部融資所占的比重很小。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難既是企業自身的內在因素引起,也有來自中小企業外部的原因:
1.內部因素
(1)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自我積累能力差,經營不穩定,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導致其信用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影響了其資信等級的評定。
(2)由于中小企業不重視財務制度建設,有些民營中小企業甚至缺乏專門的財務人員,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報表隨意性大、真實性差、透明度不高,使銀行無法得到中小企業詳實的財務資料。
(3)經營管理水平差,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缺乏發展的后勁。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利潤分配中普遍存在“重消費、輕積累”傾向,自身積累薄弱。
(4)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抵押擔保物,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
(5)融資理念落后。企業對一些較新的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融資方式或融資手段如國際金融組織信貸、國際商業銀行貸款、政府貸款、補償貿易、風險投資、項目融資、金融租賃、典當等知之甚少,或因運作過程較復雜,實際采用的很少,這就從主觀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
2.外部因素
(1)融資政策體系不完善,國有銀行信貸資金主要投向國有大中型企業,對中小企業是一種惜貸的態度。銀行對大企業放款成本低、收益高,對中小企業放款是一個成本高收效低的業務。
(2)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業績等方面的限制,難以達到在股票市場融資的條件,加之專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條件的創業板市場容量較小,債券市場和票據貼現市場不發達,難以滿足其融資要求。
三、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中小企業要進行的內部改造,增強其內在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應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應進一步加強財務制度建設,一方面要加強財務收支管理,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實現資金的良性循環,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強財務監督機制,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增強企業的經營透明度和可信度。
2.完善資本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
應積極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逐步放松規模限制并完善信用評級制度,適當放開債券利率,豐富債券品種,鼓勵經營效益好、償債能力強的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另外,還可同步建立產權交易市場,為非上市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提供交易平臺,切實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和效率。
3.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要通過采取降低稅率、減免稅款、提高征收起征點等稅收優惠政策給中小企業最直接的資金援助;要通過采取財政補貼、財政貸款、優惠貸款等財政優惠政策給中小企業最有力的資金支持;通過立法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全面發展資金市場、資本市場;同時各地方政府也應制定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地方性法規,制定具體措施對中小企業實行全面幫扶。
4.改革與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應針對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改革與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包括:
(1)增強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針對個人信用狀況發放貸款。
(2)對一些小企業試行商業性的信用風險。小企業可以自身資產做抵押,這樣可以增強中小企業融資的有效性。
(3)選擇一些中小企業推行主辦銀行制度,增強中小企業融資的有效性,降低銀行服務成本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