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念隱喻在經濟文本里被廣泛運用,概念隱喻的理解對于經濟文本的理解至關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成為經濟篇章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考慮。
[關鍵詞] 概念隱喻 經濟文本 隱喻意識的培養
一、引言
人類對于隱喻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作為一種語言現象,隱喻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代就受到了眾多學者的注意。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典傳統修辭學家認為隱喻獨立于人的認知系統,在本質上是修飾性的,對文學語言進行修飾,所以只局限于文學作品當中。 然而,隨著各門學科的飛速發展,隱喻的定義正在不斷拓寬。特別是現代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更是從語言科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對隱喻現象的本質和功能做出了比較令人信服的解釋。這些理論體系對于隱喻理論的進一步研究發展和在實踐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語言學家對于經濟篇章中的隱喻研究多局限于經濟學教材,對于媒體經濟篇章中的隱喻涉及較少,而報刊雜志的語言要比經濟類教材的語言更加靈活多變,反映的是周圍每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經濟事件和人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觀點和看法,內容更加豐富,表達更具創新性。筆者長期從事商務英語專業《經貿外刊選讀》課程的教學工作,在大量閱讀英語經濟篇章的過程當中發現經濟文本中大量隱喻表達方式的理解對于深入理解全文的內涵至關重要。因此筆者認為如何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是經濟篇章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考慮。
二、隱喻在經濟領域的應用
現代隱喻理論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還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方式。人們的日常生活會話中充滿了隱喻,即使再嚴密的科學語言中隱喻也隨處可見;哲學越是抽象,就越需要借助隱喻來進行思考。(束定芳,2001)美國語言學家McCloskey 首先深入地研究了經濟和科學領域的隱喻,并寫出了一系列著作。“承認隱喻在人類思維中的作用并不影響語言的嚴密性、邏輯性,相反能夠使語言更富于理性、更客觀,因為它把更多說服人們的內容至于理智的考慮之下。”經濟學家在運用事實、邏輯、例證來說明或論證的同時,也常使用隱喻。(孫厭舒,2003)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隱喻恐怕就是亞當.史密斯在《國富論》論當中提到的“invisible hand” (無形的手)來比喻市場力量。Lakoff 認為,隱喻是兩個不同范疇的概念域,源領域(source domain)向目標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mapping)的過程。其中,源領域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而目標域則是相對具體的,為人們所熟悉的概念。經濟隱喻也正是通過映射,把比較難懂的經濟概念與較容易的事物聯系起來。這種聯系源于對兩個概念的相似性的認識。在經濟文本中對于經濟概念和經濟現象的描述和評論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抽象難懂,因此語言傾向于利用大量的隱喻,使得人們能夠利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經歷和對物理世界的體驗來認識抽象難懂的概念。以下通過《經濟學人》中一些具體的實例來分析經濟文本里隱喻概念是如何通過源領域向目標域的影射來實現對于抽象的經濟概念的通俗化,使抽象的經濟概念和經濟現象變得靈活生動,通俗易懂的。
三、語料的收集與分析
本文所選取的隱喻表達均來自英文原版《經濟學人》雜志。之所以選擇經濟學人刊物作為英語報刊經濟文本的語料來源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1)其對于經濟事件評論的權威性極其廣泛的影響力。《經濟學人》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具有影響力的英文經濟雜志, 其在中國的影響力大大超過了《經濟周刊》等其他英語經濟報刊。(2)其穩定高質量的英文寫作水準及其寫作體例的特殊性。(3)編采作風的一致性及報道格調的嚴肅性。(4)遠離個人主義,堅持文稿不署名,代表的是共識立場。
1.“經濟是飛機”的概念隱喻。飛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同體驗,把飛機的構造飛行特征以及飛行過程中出現的狀況映射到經濟的運行上能夠把抽象的經濟概念和現象形象地呈現出來。例如,國家進入到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被形容為飛機起飛taking off, 經濟的高速發展被形容成flying, 而政府引導經濟發展的速度放緩被形容成soft landing。 以下例句是摘自Testing All Engines(2006-02-02)的第一段話。
(1)LARRY SUMMERS, a Treasury secretary under Bill Clinton, once said that “the world economy is flying on one engine” to describe its excessive reliance on American demand. 克林頓時期美國的財政部長Larry Summers曾說過這樣的話‘世界經濟正依靠單引擎飛行’,其意指世界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美國的消費來帶動。
(2)Global growth is looking less lopsided than for many years。 此處lopsided. 世界經濟的增長對于美國需求的依賴性正不斷減少。(新興經濟體正在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3)Now growth seems to be becoming more even at last: Europe and Japan are revving up, as are most emerging economies. As a result, if (or when) the American engine stalls, the global aeroplane will not necessarily crash.現在世界經濟的增長最終變得更平衡: 歐洲和日本經濟正在加速努力趕上,正如大部分的新興經濟體那樣。如果美國引擎停下來的話,世界經濟這架飛機也不會倒栽下來。
(4)American consumers have been the main engine not just of their own economy but of the whole world's. 美國的消費者不僅是他們自己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5)If that engine fails, will the global economy nose-dive? 如果那只引擎(美國經濟)不運轉的話,世界經濟會不會一頭栽下來呢?
飛機的飛行要依靠發動機,也就是引擎來提供飛行的動力。飛機機身兩側通常裝配有多個引擎,并且左右對程。強有力的引擎能夠使得飛機在高空高速平穩地飛行,如果其中一側引擎除了問題,飛機依然可以依靠另一側工作的引擎繼續飛行,但是飛行的速度會放緩。 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必須依靠幾個主要經濟體的穩定快速發展的支持,在過去,美國,日本,歐盟是世界經濟的主要支撐,特別是美國的消費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主要的發展動力。文章用一連串的隱喻,刺激讀者的想象空間,為讀者生動地構建出這樣一幅世界經濟的現狀圖:世界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美國消費疲軟,日本和歐盟迎頭趕上,而新興經濟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2.“經濟是人的概念隱”。人有生老病死,把人的健康特征映射到經濟的運行可以利用人對于自身健康狀況的體驗來理解經濟運行狀況中出現的情況。經濟的運行可以是move forward, 也可以是falter, 運轉良好的經濟是一個healthy的經濟, 出現問題的經濟也可以是ailing 或者是sick economy。 經濟篇章中經常用人生病和醫生療病來解釋經濟運行當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政府利用宏觀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下面是Aspirin , not morphine (2008-01-03)中的一些例句。
(1)America's economy will be weak in 2008, but policymakers should dispense the pain-killers with care 。2008年美國的經濟將會疲軟,然而政策制定者們對于止痛劑的使用應該慎之又慎(這里作者把失去動力的美國的經濟比作人的孱弱多病的身體,需要用適當的止痛劑來止痛。)
(2)More drugs do not always speed a patient's recovery. And strong medicine can have unpleasant side-effects. These medical homilies are worth bearing in mind as America's economy enters 2008. With a year of weak growth in prospect and a high risk of recession, the clamour for action is getting louder. 并不是藥越多病就好得越快。強效的藥往往會產生令人不快的副作用。當美國的經濟進入到2008年,這樣的醫囑不得不牢記于心。面臨著經濟放緩以及經濟進入衰退的高風險,要求政府采取行動的呼聲越高。
(3)It is likely to be a vain exercise: unnecessary if the downturn is mild, but insufficient to deal with a truly dire mess. Like good doctors, policymakers ought to plan for the worst. But, for now, they should keep their strongest pills locked away. 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措施很可能會徒勞無功:如果經濟放緩程度輕微那么這些措施沒有必要,但是如果情況確實非常糟糕的話,這些措施的力度又遠遠不夠。正如一個優秀的醫生,政策制定者們應該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但是按目前的情形來看,他們的那些強效藥應該暫時放到一邊。
人有生老病死,生了病就要治病,但是并不是藥越多或越重病就好得越快的,治療的關鍵在于要對癥下藥,否則非但治不好病,還會引發嚴重的副作用,后果不堪設想。在文章中,作者用一系列的隱喻表達刺激讀者對自身生病和醫生開處方療病的體驗,以此向讀者呈現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由于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放緩,面臨著經濟衰退的危險。政府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宏觀調控政策來避免經濟陷入衰退?這是眾多的經濟學家意見不一的地方。文中作者的意圖是經濟已經出現了問題,政府要提出刺激經濟發展的辦法,但是目前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最為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經濟中出現問題到底在那里才能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盲目地采取過激的刺激方案不但不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可能會帶來預料不到的嚴重后果。
3.“增加是向上,減少是向下”的概念隱喻。Lakoff 指出,空間方位來源于人們與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概念,在經濟篇章中,‘上’‘下’概念的隱喻比比皆是,其利用的是人們在物理世界所熟悉的空氣中的上下運動來解釋像價格,指數,利潤這樣的經濟變量的增加或減少,使其更直觀和形象生動。下面是Free Fall(2008-03-16),A Wide Ride (2008-01-24)以及The $100 Barrel(2008-01-03)幾篇文章中的一些例句。
(1)Consumer prices are rising uncomfortably fast, and people's expectations of future inflation, by some measures, have inched upwards.消費價格上揚之快令人不安,人們對于通貨膨脹的預期在不斷攀升。
(2)The Fed reacted instead to a slump in global markets and the prospect, indicated by the futures market, that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would drop by more than 500 points at the opening. 促使美聯儲做出緊急降息決定的原因是全球股市的大幅跳水以及美國股指期貨表現糟糕,預期道瓊斯工業指數在開盤后將大降500點。
(3)Despite its recovery on January 23rd the SP 500 was still down 14.5% from its peak in October. 雖然23日股市回升,標準普爾500依然從其去年10月的最高點下跌14.5%。
(4)For those who are worried about the American economy, the latest 0.6% monthly fall in retail sales will confirm their fears. 對于那些對美國經濟前景心存憂慮的人來說,最新數據顯示零售業下跌o.6%印證了他們的擔憂。
(5)The immediate catalysts for the rising prices were ongoing turmoil in places like Nigeria and Pakistan and the continuing slump of the dollar.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地區的動蕩和美元的持續貶值是造成價格不斷攀升的直接原因。
四、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提高經濟文本的閱讀能力
在高年級學生當中,大部分的學生反映對于經濟文本的理解比較困難,閱讀速度也比較慢。這是由于經濟文本中存在著大量的隱喻現象,雖然隱喻是一種常見的語言表達形式,但是由于隱喻的意義取決于詞匯的創造性運用,且有賴于一定的想像力和具體的語境,這給準確理解含有隱喻的句子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導致學生對于目標文本理解程度低,學生對經濟文本的閱讀產生畏難情緒。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授經濟文本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增強學生對于隱喻的識別和理解,這對于提升學生對于經濟文本的理解至關重要。在經濟文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隱喻意識,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教學方法:1. 應用至上而下的方法,也就是演繹法,可以從認知的高度出發,去提升學生的認知意識或激活相關的認知隱喻。例如在Testing All Engines這篇分析文章里,教師可以對“Economy is a plane” 這個概念隱喻進行闡述,使學生了解始源域的特征,以及向目標域的映射過程,確保學生能順利從始源域出發,隱喻化構建新的知識,從而實現對于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狀況的理解,并且能夠發現和理解文本中其他的隱喻線索,甚至于構建新的隱喻表達。2. 自下而上的方法,也就是歸納法。教師可以通過對文本當中具體的隱喻表達進行詳細分析,并向學生分析隱喻表達后面作者的立場和視角及其使用該隱喻表達的潛在意義,從而達到識別和理解隱喻的目的,最終達到完整而準確地把握文本的內涵。
五、結束語
隱喻在經濟文本中已經成為常用的表達方式,經濟隱喻的使用使得陌生抽象難懂的經濟術語和現象生動靈活,創造性的隱喻表達更使得文本幽默橫生,增加了文章的趣聞性,最終使讀者達到作者預設的認知目的。因此,隱喻意識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經濟文本的閱讀速度和能力至關重要,這也為經濟文本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視角和切入點。
參考文獻:
[1]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唐莉莉:淺析英語經濟語篇中的概念隱喻[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9)增刊
[3]唐其敏:英語經濟語篇中的隱喻[D].碩士論文.重慶大學,2003
[4]孫厭舒:英語經濟隱喻的認知功能及其與文化的關系[J].山東外語教學,2003,(5)
[5]文旭葉狂:概念隱喻與外語教學[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