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調查、訪談等方法,闡述了紅色旅游與體育旅游融合開發的重要性,認為兩種旅游在促進老區經濟發展、轉變陳舊觀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殊途同歸之效,并就井岡山紅色旅游與體育旅游的融合開發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紅色旅游 體育旅游 融合開發 重要性
一、紅色旅游與體育旅游融合性開發的優勢與機遇
紅色旅游中結合體育旅游的內容必定能有效增加其吸引力。紅色老區一般都富有自然資源,具有開發體育旅游的天然條件。加上目前國家政策對兩種旅游的大力扶持,已為其融合開發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實際紅色旅游開發中,就有不少地方自覺或不自覺地融合了體育的特色活動內容,吸引了大批體育旅游者尤其是國外游客,有效地提高了紅色旅游的吸引力。
二、在功能上,紅色旅游與體育旅游異源同流,殊途同歸
發展紅色旅游的目的除了進行愛國主義、珍惜生命等教育外,另一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促進老區的經濟發展與轉變老區居民觀念。體育旅游不僅是一種產業,開展得好可以形成產業鏈,提供很多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能對老區居民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健康的生活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老區居民身體健康——即進行健康投資,并能以這種先進的文化形式占領居民的休閑陣地,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紅色旅游結合體育(健身游)旅游能有效地增加參與性,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紅色旅游開發形式單一,缺乏自主性和參與性,研究者與旅游者都提出要增加參與性、互動性項目。事實上,旅游健身本來就是游客的動機之一。體育旅游同其他所有旅游一樣都能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尤其是體育旅游能對當地社會的體育生活方式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讓當地人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無形中就已為當地居民增加了健康投資,對農民來說,身體健康尤其顯得重要,“要想奔小康,先要保健康”。調查與研究指出,導致城鄉居民壽命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因此,將旅游資源整合,“捆綁”開發,不僅能有效地延長旅游者的瀏覽時間和消費內容,增加旅游地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能轉變老區居民的陳舊觀念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達到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目的。
四、紅色旅游與體育旅游融合開發的策略
由于地理區位與歷史的原因,紅色根據地經濟大都欠發達,居民文化素質偏低,收入微薄,旅游意識相對淡薄,這些都限制了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的可能性。如果在紅色旅游區進行旅游開發時完全采用市場運作機制,就很有可能出現社區居民被排除在利益主體之外,這與紅色旅游開發的初衷即扶貧相違背。因此,在旅游開發扶貧過程中,應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要以“大旅游、大產業”為總體發展思路,建立社區參與的保障機制,將社區參與融入旅游開發、規劃和實施的各個環節。針對社區居民的素質偏低,建議各紅色根據地政府應加強文化及各種職業教育培訓,提高社區居民的整體素質。在調查中,旅游業為當地居民提供的主要就業機會是一些技術性和半技術性的工作,經濟地位和收入較低,報酬豐厚的管理工作和專業性強的工作主要由外地人占據,社區居民無法與外地人在經濟收入和就業方面取得平等的機會,這除了保障機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外,筆者認為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當地居民的素質偏低。
1.加強宣傳,使體育旅游深入人心。各根據地紅色旅游與觀光旅游宣傳得如火如荼,而對體育旅游促銷宣傳不夠,宣傳渠道不多,手段缺乏,體育旅游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國具有發展體育旅游的有利條件: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必將對全國的體育事業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圍繞體育健身和體育賽事所激發的體育旅游和休閑活動熱也必將大大促進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此外,哈爾濱獲得了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舉辦權,廣州贏得了2010年亞運會的舉辦權。這一系列大型體育賽事的申辦、準備和舉辦,會在全國掀起一個個體育旅游的新高潮。與此同時,這些大型體育賽事又是重要的國際性節事,和將在上海、杭州等地的國際性或區域性的博覽會、展覽會等交織在一起,使節事旅游發揮疊加效應,必將使中國的體育旅游、節事旅游異軍突起,在國際旅游業的大舞臺上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為此,旅游部門與體育部門應抓住機遇,通力合作,共同參與,開發出符合我國居民需求的體育旅游產品。
2.盡快完善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體育場館不僅是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并對旅游者構成巨大的吸引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已成為世界性的熱潮,健身和旅游都已成為時尚,體育健身游更是一種高參與性的旅游活動,能激起游客更濃厚的興趣。因此,各根據地應加快完善標準化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的步伐,努力創造條件,積極申辦國內高水平體育比賽,大力發展觀賞型體育旅游和競技體育旅游,因為大型體育賽事具有其他宣傳形式所無法比擬的廣告效應,能大大提高主辦地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以帶動入境體育旅游和國內長線體育旅游發展,從而為紅色旅游帶來持久的旅游客源,以促進各根據地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真正達到扶貧與轉變當地居民觀念、培養體育意識、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