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強自主創新,其核心在于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當前我國高新技術轉化率較低、產業化規模較小,主要問題在于產學研合作較少。產學研合作被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證明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行之有效的組織方式。
一、產學研合作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有效組織形式
世界各國在促進本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踐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其中產學研協作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種組織方式。產學研協作直接有效地將產業界和科研界的活動連接起來,通過產業界和科研界交互式促進,在大學、科研機構、企業間形成“科研—生產—銷售”一體化模式,使知識產權的創造產出和轉化利用的各環節形成相互驅動的價值鏈條,建立產業化的順暢通道,有效地促進了產業化的實現。據統計,1982-1992年,日本研制的新產品中約70%是產學研聯合攻關的成果,并迅速形成了產業規模。建立和促進產學研之間的協作成為世界各國政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有效手段。
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多種產學研合作的方式。一是大學與企業間的伙伴合作,這種合作往往是通過簽署協議或合同加以確定,通常是長期使用。企業資助大學科研,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大學則接受公司人員進修培訓,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開放研究設施的使用等;二是通過研究項目建立合作,通常是產學研相關機構聯合申報政府科研計劃中的資助項目,項目研究結束后自然解體;三是大學與企業共同設立研究中心,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產-學”合作研究中心等;四是形成或創建創新型科技園,促進產學研合作,如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中國臺灣的新竹等。園區內通常設有相關服務機構和孵化器,為產學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和環境。
二、高新技術產業化存在的問題是產學研合作薄弱
當前我國高新技術轉化率低、產業化規模小,大量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成果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高新技術產業化存在的上述問題主要原因是產學研合作較少。具體表現在:
1.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與企業發展需求脫節
在國家科技計劃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承擔的項目占90%,但這些項目不是直接來源于具有產業化需求的市場主體——企業,致使成果的技術性和經濟實用性不高。在科研成果的評價方面,多數停留在學術性、先進性層面,缺乏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和以轉化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老師、科研人員發表論文、論著和申請專利成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職稱評審,而不是生產應用和經濟效益,導致科研人員普遍“重學術、輕技術,重成果、輕轉化”。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所創造的成果常常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與企業發展需求脫節。
2.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機制不健全
由于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和現實存在的單位創收的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部分應用研究成果以自辦企業的方式搞產業化。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都缺乏工程化、商業化經營管理的條件和能力,許多項目難以做大做強。另外,與自主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相關的市場體系不健全。還未建立起有效的中介、咨詢、評估等服務機構和相應的技術擴散、轉移、應用的機制,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還不明顯。缺乏對初期市場的引導和培育,政府采購措施落實不力,對自主創新成果的支持不足。
3.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相關政策不完善
在稅收政策方面,現行“生產型”增值稅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稅負過重。內資企業所得稅負大大高于外資企業。對高技術人才沒有真正的個人所得稅優惠。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缺乏相應的指標體系,稅收優惠政策是普惠式的,實際上缺乏對高新技術產業化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側重扶持。此外,現行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政策偏重于技術政策和供給推動,在財稅支持、市場培育和保護等經濟政策方面缺乏有力的扶持措施。
三、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需要加強產學研合作
高新技術產業化有助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的迅速增長。因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大學、科研機構的知識產權成果轉移,鼓勵產學研的聯合研發,并且要有效地解決產業化的資金和市場問題。
1.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聯合研發
企業對研發活動的參與能有效促進知識產權成果的商業化應用,使之更接近于市場需求。促進科研與產業結合,形成產學研合作,是所有國家促進產業化的重要措施。在知識產權的應用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政府鼓勵發明創造,資助研發項目,倡導和組織大學、科研機構與企業間的合作,從而使研發成果更具市場前景。密切產學研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有,鼓勵創辦合作研究中心、創建科技園區等。
2.通過立法明確產學研各主體的職責和利益
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從知識產權成果的應用開發、新產品設計到生產銷售都應遵從市場經濟規律,政府要充分利用經濟利益關系將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等參與主體有機組織起來,在產業化各環節協調合作,實現知識產權成果的經濟價值,并且通過利益共享形成良性循環。因此,需要通過立法明確高新技術產業化各主體的職責,保證產業化各環節的順利進行。
3.創造、培育和保護本國知識產權產品的市場需求
企業是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的最終載體,而企業存續和發展的關鍵是要有市場。市場銷售的實現是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的最為關鍵的環節。政府采購創造了高新技術產品的市場需求,培育了新產品的初期市場。這是對本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最為成功和關鍵的推進策略,不但創造了新產品的市場空間,還以高于市場價的政府采購價購買,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成長,使產學研各環節形成了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