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力供應日趨緊張,峰谷差逐漸加劇,部分電網已出現拉閘限電的局面?;诒WC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要求,抽水蓄能電站作為一種擁有調峰填谷,調頻、調壓、事故備用、黑啟動等功能的電站,將是我國電網發展的戰略重點。
一、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發展的現狀
80年代起在我國廣東、華東和華北等東部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且以火電為主的電網開始開工建設一批大中型抽水蓄能電站,廣州(一、二期)、十三陵、天荒坪等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陸續建成,對改善廣東電網、京津塘電網和華東電網的運行條件起了重要作用,并使20世紀90年代成為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第一個高潮。
跨入21世紀后,中央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GDP再翻兩番的宏偉目標,這次經濟增長的特點是重化工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共同迅猛發展,進入了新一輪以鋼鐵、有色金屬和汽車制造等為主的重工業化時期。相應電力負荷也迅猛增加,抽水蓄能電站投入運行后在電網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深受電網調度管理人員歡迎,成為電網管理的有力工具。抽水蓄能電站分布范圍從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擴展到華中和東北地區;不僅在火電比重大的電網,也開始在水電比重較大但調節性能并不好的電網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這批抽水蓄能電站將在2010年前后全部投入運行,屆時中國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6955MW,預計將超過德國和意大利,晉升至世界第三位。即使如此,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比重仍然不高,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各地對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熱情較高,一大批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積極開展前期工作。1999年3月國家電力公司頒布了《抽水蓄能電站經濟評價暫行辦法實施細則》。 2005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成立了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其主要職責是開發和運營國家電網公司系統抽水蓄能項目。2006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向國家發改委報送了《關于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有關問題建設的請示》,均有效的指導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 更是明確提出“適當建設抽水蓄能電站”,表明抽水蓄能電站發展已成為我國“十一五”電力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盡管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在我國大有方興未艾,蒸蒸日上之勢,并且滿足我國電力需求和環境等各方面的要求,但總體效益卻不樂觀,影響了對抽水蓄能電站的投資積極性,不利于抽水蓄能電站在我國的持續發展。歸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于目前僅以上網電價作為經濟評價指標存在不足,二是電價高低的制定未能充分反應抽水蓄能電站的優越性。
二、上網電價作為抽水蓄能電站的唯一經濟效益評判指標的局限性
對抽水蓄能電站在系統中的功能定位認識不到位,以上網電價的高低論經濟性,影響了對抽水蓄能電站的客觀評價。不區分抽水蓄能電站與常規電廠在系統中的功能差異,用抽水蓄能電站的短處與常規電廠的長處進行對比,忽略其系統經濟性,以及在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供電質量保障中的作用,從而形成了抽水蓄能電站上網電價高、經濟性差的概念,嚴重影響了對其評價的客觀性。
我國常規水電站財務評價方法是根據原國家計委和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制的《水電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暫行規定》,主要是以電站的發電量來計算項目的銷售收入,其上網電價根據資金來源不同,按照滿足貸款償還期要求反推上網電價;還清貸款以后,按滿足投資利潤率12%測算上網電價。
抽水蓄能電站在電網中的效益是以動態效益為主,用常規水電方法評價抽水蓄能,沒有真正體現抽水蓄能電站在電網中的動態功能;另外,用反推上網電價來評價抽水蓄能是否可行,也是不客觀的,上網電價只反映抽水蓄能電站發電量的多少,而抽水蓄能電站的發電量與常規水電站相比往往是比較低的,只相當于常規水電站發電量的25%左右,并且抽水蓄能電站的發電量往往是不確定的,它與電網的負荷水平、電源結構以及地區經濟發展等有很大關系;抽水蓄能電站發電量少,并不是電站本身造成的,而是系統優化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抽水蓄能電站多發電量,從系統優化角度來說是不經濟的,廣蓄和十三陵等抽水蓄能電站的運行經驗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用上網電價作為唯一指標來評判抽水蓄能工程,勢必造成抽水蓄能電站上網電價過高,給抽水蓄能電站的立項帶來很大困難,對當前電源結構調整也極為不利;而對電網來說,往往對提供電量多的電源感興趣,而抽水蓄能電站電量少,反推電價必然高;另外,投資越大,電價也越高,必要報酬率也大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人們對抽水蓄能電站的效益未能充分意識,影響了對興建抽水蓄能電站的積極性。
三、合理的電價政策是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健康發展的關鍵
據我國國務院“71號文”明確提出,廠網分開后,電網經營企業建設和管理的抽水蓄能電站,由電網統一管理和核算,其建設和運行成本納入電網運行費用統一核定。而對于其他投資主體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該文件規定,要作為獨立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競爭。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行電價體制基本無論是單一電量核算方法,還是兩部制電量核算方法,不能給抽水蓄能調峰填谷的靜態效益以足夠的補償。
發電側沒有形成科學的峰谷電價,影響了抽水電價機制和抽水蓄能電站上網電價水平。目前競價上網還沒有普遍推行,能夠反映供需關系的分時上網電價機制沒有形成;在實行政府定價的地區,部分電網試行發電側峰谷電價,峰谷電價差比較小,難以反映峰谷發電成本、價值和供需關系,推行的阻力也比較大,導致合理的低谷抽水電價機制難以形成。一般按平均上網電價核定抽水電價,不僅不能反映低谷電能價值,而且直接導致了抽水高成本,影響發電價格,以致抽水蓄能電站在峰荷時間所提供的優質電得不到必要的補償?,F在應該使用科學的方法,首先制定更能反映不同時段實際發電成本的電價。
首先,抽水蓄能電站優越的調峰、調頻、調相、負荷和事故備用、快速跟蹤負荷等性能,對電力系統的電力結構優化、提高供電可靠性、促進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起到重要作用,應在電價政策上得到體現。
其次,隨著電力市場的逐步完善,應研究發電端電力市場的完全兩部制電價結構。需要針對抽水蓄能電站的各種效益,制定完整的抽水蓄能電站上網兩部制電價體系,以真實反映其市場競爭力。應在兩部制上網電價結構中考慮機組分類,動態效益,社會對抽水蓄能電站的綜合利用效益和社會效益給予合理補償回報。兩部制上網電價可充分反映抽水蓄能電站開發、運行的特點,可促進電力結構和資源優化配置,發揮抽水蓄能電站的容量效益優勢,提高其上網的競爭力。
此外,也可以考慮容量成本轉入的電量電價、機組分類容量電價、增收輔助電價等情況分析,構成“三部制”的電價結構。在這種構想的電價結構體系下,電價結構由三部分組成:
電價= 容量電價+ 電量電價+ 輔助服務電價
對應的抽水蓄能電站效益也將由三部分構成:
效益= 容量效益+ 電量效益+ 輔助服務效益=(容量*容量電價)+(電量*電量電價)十(輔助服務量*輔助服務電價)
三部制電價不但有利于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節約,還有利于抽水蓄能電站的市場開拓,增加其開發收益。
最后,在電力市場還不完善的過渡階段,可以通過效益分攤的方法來回收抽水蓄能電站的外部經濟。在經濟評價和效益分攤的前提下,明確不同經營模式下抽水蓄能電站各項效益的受益主體和回收方式,并提出符合其經營特性的價值補償政策。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大部分抽水蓄能基本上只能回收靜態效益,抽水蓄能電站的動態效益一直存在“看得見,算得出,拿不到”的現象,導致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經營業績較差,投資吸引力差,發展緩慢,甚至難以生存,這與我國電力系統中要大力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意圖相矛盾。因而正確衡量抽水蓄能電站的效益,建立合理的電價政策,對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