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個別企業為達到獲取高額利潤的目的,采用商業賄賂的辦法促成交易實現。商業賄賂的出現破壞了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和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本文就依法治理和預防商業賄賂,預防與懲治腐敗、推進黨風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做一探討。
[關鍵詞] 商業賄賂 危害 預防 治理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個別企業為達到獲取高額利潤甚至非法利潤的目的,采用商業賄賂的辦法促成其交易活動實現。其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律,而且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同時,又容易引發國家公務人員貪污、受賄等腐敗行為,嚴重危害相關部門或企業形象。因此,依法治理和預防商業賄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預防與懲治腐敗、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
一、商業賄賂的特征與危害性
1.商業賄賂的特征。(1)行賄主體的特定性。商業賄賂的行為主體是從事商業活動的經營者。這種特定的行賄主體是商業賄賂區別于其他賄賂的一個重要特征。(2)行賄動機的明確化。行賄主體給予對方單位(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其目的是希望在經營活動中排斥對手,利用非法手段獲取交易機會,從而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銷售出去,或者以更優惠的條件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這是商業賄賂的本質特征。(3)行賄手段的多樣化。隨著國家立法的完善和對商業賄賂行為查處力度的加大,商業賄賂手段越來越隱蔽化。如:假借贊助費、勞務費、干股、報銷各種費用、超低價轉讓等方式,給付對方單位或者個人財物;或是為對方單位中的有關人員提供各種名義的考察學習等。由于商業賄賂名目繁多,很多情況下無賬可查或賬目虛假,具有極大的隱蔽性。
2.商業賄賂的危害性。(1)嚴重破壞了誠信經商等公序良俗。在某些行業和領域中,商業賄賂已經成為影響市場運行的“潛規則”,一些本身不愿意參與商業賄賂的企業為避免失去競爭機會,也不由自主第參與進來,從而使得商業賄賂這一經濟毒瘤危害日趨嚴重,使誠信經商等公序良俗受到嚴重破壞。(2)嚴重破壞了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公平的市場競爭有利于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防止資源浪費。而商業賄賂的出現使商品和服務不能按其本身的質量優劣進行交易,進而出現“假貨盛行、偽劣當道”的不正常現象,使市場經濟規律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嚴重影響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行業內產業結構提升,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和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3)是經濟犯罪和滋生腐敗的溫床。從國家查處公布的高官腐敗案件可以看出,腐敗通常與商業賄賂相聯系,如成克杰、胡長清等貪污受賄案和重大經濟犯罪案件中,絕大多數都涉及到商業賄賂。因此,商業賄賂已經成為近年來經濟領域犯罪的一個突出問題,嚴重阻礙著國家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二、 治理商業賄賂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治理商業賄賂的立法局限性亟待解決。近年來,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治理和預防商業賄賂,國家先后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法》、《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等行政法律法規,運用經濟、行政、刑事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但落實到實際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刑事立法不夠完善。一是受賄犯罪的主體范圍過窄,受賄罪的主體包括國家工作人員、公司、企業人員及國有單位,但對國有事業單位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非國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則沒有構成受賄犯罪的規定。二是商業賄賂的犯罪對象范圍有限,刑法規定的賄賂犯罪對象僅限于財物,無法滿足打擊商業賄賂犯罪的需要。(2)行政制裁力度不夠。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商業賄賂的行政罰款最高不超過20萬元”,這對于商業賄賂可能帶來的巨額利潤而言實屬微不足道,難以達到處罰懲戒效果,不利于遏止商業賄賂行為的蔓延。
2.治理商業賄賂的執法難問題亟待解決。(1)行政執法手段單一,沒有形成打擊商業賄賂的合力。對于出現商業賄賂的涉案企業,執法部門只能從其賬面上查找問題,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了查找涉嫌商業賄賂證據的難度。此外,企業內部紀檢監察部門在同級黨委領導下,自我監督模式很難真正發揮作用,許多商業賄賂案件得不到及時查處。同時,各行業、各部門內部的紀檢監察機關以及地方司法機關都有查處商業賄賂的職責,但相互間溝通協調機制尚不完善,難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打擊商業賄賂的力度。(2)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機制。雖然近年來國家司法部門查處了不少商業賄賂大案要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銜接機制,最終被審判定罪的商業賄賂案件卻不多。據有關資料顯示,1999年開展醫藥糾風工作以來,全國醫療系統查處的各類商業賄賂案件13000多件,案值53億余元,罰沒款約8億余元,但最后被移送法院審判并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數卻寥寥無己。
三、關于商業賄賂治理和預防的建議
1.對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實行專項治理。對于當前社會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衛生、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等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業和部門,可由有關部門與主管單位聯合開展專項治理,加大對商業賄賂的懲治力度,對以身試法者嚴懲不貸。同時,司法部門要加強監督和指導,并適時制定司法解釋,確保司法標準統一,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提供司法保障。
2.加大對商業賄賂的經濟處罰力度。從現有規定看,我國對商業賄賂的制裁偏重于刑事立法,往往是處刑不輕,而經濟制裁不足。因此,一些涉案企業常以犧牲個人利益保全公司利益。這就要求立法機關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中對商業賄賂經濟制裁的規定,加大經濟處罰的額度,以增加商業賄賂的違法成本,進而從經濟上阻斷商業賄賂的發生。
(3)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從源頭上防治商業賄賂行為。進一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規范行政行為,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規范管理制度,完善企業經營機制,加強企業廉潔文化建設,抓好黨員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推動企業守法經營,公平競爭。
參考文獻:
[1]張轟:《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必備》,石油工業出版社,2000年9月版
[2]吳越:《經濟憲法學導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