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REACH法規是歐盟關于管理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的一個新法規,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規的實施,對我國乃至全世界化學品及相關產業的進出口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REACH法規的正負面影響,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REACH法規 技術性貿易壁壘 WTO
隨著我國WTO的加入和經濟持續迅猛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歐盟也逐漸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盟國。但在中國與歐盟貿易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的同時,雙邊的貿易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歐盟一再在中國對歐出口中設置重重貿易障礙,給我國的出口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2007年,歐盟發布技術性貿易措施(TBT)公告達30多項,如EUP指令。其中REACH法規的生效,成為我國加入WTO后最大的貿易壁壘。
一、REACH法規的頒布
隨著國際貿易中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的逐漸削減和廢除,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將繼續成為廣受關注的非關稅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僅在數量上逐年增加,并且越來越呈現出體系化、擴散化的趨勢。REACH法規作為歐盟的化學品管理法規,其出臺是與這種趨勢相一致的。
REACH法規全稱為《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案》,它的實施將取代歐盟的《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指令》等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對歐盟市場上和進入歐盟市場的所有化學品強制要求注冊、評估和許可并實施安全監控。REACH并不是一個單獨的法令或法規,而是一個涵蓋化學品生產、貿易和使用安全的綜合性法規。它將歐盟市場上約3萬種化工產品和其下游的紡織、輕工、制藥等500多萬種制成品全部納入注冊、評估、許可3個管理監控系統。該法規規定,凡在歐盟生產、銷售和使用量超過1噸/年化學原料、配制品和制成品,必須按其所含化學物質的成分進行注冊,同時要證明所使用方法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風險能有效控制。因此,歐盟REACH法規實施后比其它貿易壁壘更為嚴格,影響范圍更廣。
二、REACH法規的影響
REACH法規是迄今為止關于化學品管理最為復雜的法規。該法規管理和程序復雜,涉及面廣,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關注。
1.正面影響
(1)保護人體健康和環境:REACH法規的實施,是為了避免化學品對空氣、水、土壤和建筑物的污染,以及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尤其是提高對一些有毒有害物質(持久的、生物積累的和有毒的物質)的控制。因此,REACH法規從保護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出發,對化學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使用、廢物處理等各個環節,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化學品的生產企業進行結構調整,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加快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進程。同時,它通過收集化學品的詳細信息,建立龐大的全球化學品安全數據庫,以便對化學品的流通進行全面系統化的管理和長期監控,從而最終達到將化學品對人類健康及環境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的目的。
(2)有利于我國出口企業改進技術,調整產業結構:REACH法規實施后,我國的企業為了出口,勢必會對現有的技術情況進行改革,進行產業調整,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有一定積極的影響。
2.負面影響
(1)影響范圍涉及面廣: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出口到歐盟以中小企業為主,化工產品品種眾多,出口產品多數為大宗、低值、原料性的、生產過程污染比較嚴重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涂料、燃料、橡膠、塑料制品和有機中間體等領域,2007年,我國向歐盟出口化學品涉及923個海關稅則號,出口10噸以上的企業12436家,其中出口1000噸以上企業798 家,這些企業需要在3年之內完成注冊。出口量超過1000噸的有360多個品種,這些品種也必須在3年內完成注冊。因此,歐盟實施REACH法規,中國至少將會有730多種出口歐盟的化學品面臨注冊、評估、許可等考驗。在石油和化工產業鏈中,紡織、輕工、家電、IT等行業,凡使用化學品的產品,出口到歐盟,均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這些有出口潛力的下游產業,產生貿易障礙。
(2)進出口成本增加:歐盟估算認為,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費用約需8.5萬歐元,每一新物質檢測費用約需57萬歐元。由于所有物質檢測和注冊的費用均由企業承擔,REACH法規生效后的最初11年內,歐盟本國化工業需付出的直接成本為23億歐元,整個工業部門(包括金屬、紡織品、電子和汽車)的總成本估計在28億-52億歐元之間,我國企業每年為REACH所要負擔的成本為5億~10億美元。高額的注冊、評估費用必將轉入產品成本,將使我國出口歐盟產品的成本提高約5%,進口歐盟產品的成本增加約6%。我國化工企業的進口成本相應增加,這不僅影響我國石油和化工產業的發展,還將導致相關下游產品成本的連鎖增加,影響我國紡織、醫藥、輕工、電子、汽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出口成本增加,對我國企業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將大大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
(3)容易造成生產轉移:REACH法規出臺后,對化工產品的管理加強,成本上升。那些原本就成本高、利潤小、對環境有污染、危及人體健康的化工產品,其生產很可能將會從歐盟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也極有可能轉移到我國生產。
(4)REACH法規引起的鏈鎖反應,將導致國際貿易環境惡化。隨著歐盟REACH法規的出臺,經濟、技術發達國家將競相效仿出臺各自的化學品管理法規,如美國、日本,使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現有利于發達國家的游戲規則,使我國企業產品出口遭受的障礙擴大,對我國化工及相關產品的出口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三、我國應對REACH法規的措施
1.政府協會積極聯手
由于我國受到REACH法規影響的企業、行業多,各級政府或行業協會可以聯合起來,為企業提供應對措施,如提供REACH法規的咨詢平臺、開展培訓等。如江蘇開展應對歐盟REACH制度宣傳培訓班,為企業解讀歐盟REACH法規及最新動態、介紹出口企業應對歐盟REACH法規措施,指導企業做好有關“預注冊”各項準備工作,以及下游產品企業建立“符合性評估報告”,受到企業的歡迎和好評。
2.把握預注冊階段
REACH法規對不同的化學物質的進口提出了不同時間的預注冊要求。如對于年產、年進口量超過100噸的物質或水生毒性物質應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注冊;對于年產、年進口量超過1噸物質應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注冊。同時歐盟REACH法規中設置了預注冊過程,通過預注冊過程,各有意向注冊某種化學品的企業可以向歐盟進行登記,成為潛在的注冊者,就可以參加物質信息交換論壇(SIEF)。通過信息交流,避免重復試驗。在信息交流論壇上,可實現:查詢是否已有試驗研究;試驗成果持有人向查詢人提供數據;商談費用分攤;如沒有試驗,則參與者們協商試驗承擔者及費用分攤;如試驗成果持有人拒絕提供,管理局應適時提供研究摘要,成果持有人有權要求費用平攤。所以,企業應抓緊預注冊的時間,企業通過預注冊過程,進入物質信息論壇而成為物質注冊的發起人之一,就可以與其他企業平攤費用,從而大大減少企業的注冊成本;企業也只有完成了預注冊,才能爭取到進入歐盟市場的機會。
3.加大技術投入和科技創新,提高企業自身產品質量
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企業競爭力的高低越來越取決于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必須加快技術進步步伐,使技術創新能力有新的更大的提高。因此,企業應積極尋求替代技術,減少化學物質使用量;采取嚴格的生產措施,防止產品中化學物質的釋放;努力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不斷跟蹤各國技術限制法規、技術標準和實物水平,采用高新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調整我國企業產品的質量指標,適應國內外市場不斷提升的需求。
4.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
歐盟REACH法規將更多的控制化學品風險的責任從管理部門轉到企業,企業成為應對REACH法規的主體,因此,企業要與國內的相關企業之間、與國外的相關企業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加強合作。一方面,企業可以與國內外同行、國內外先進的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系,與歐盟相關的咨詢機構進行合作,及時獲得信息方面的支持,實現信息數據共享;另一方面,由于REACH法規規定注冊代表資格限定為歐盟范圍內的企業或自然人,企業間可聯合,先分享信息,然后爭取一起預注冊,適當分攤注冊費,降低注冊成本。
參考文獻:
[1]武長海:2007年歐盟國對華新貿易壁壘分析[N].中國經濟時報,2007(12)
[2]王芳:技術性貿易壁壘正負效應分析幾我國應對措施[J].科技信息,2007(4)
[3]黃艷艷:歐盟新貿易壁壘《REACH》法規對我國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8(1)
[4]李娟:析歐盟REACH法規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7(22);
[5]王超徐靜珍:我國出口企業應對REACH法規的措施初探[J].中國市場,2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