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的經濟建設取得較快發展,就業結構對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本文從分產業的生產函數出發,構造模型分析各產業就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效應,籍此分析河北省財政支出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并相應提出一些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經濟增長 生產函數 就業結構
一、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經濟發展狀況
1978年~2006年間,河北省經濟發展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第三產業已逐漸取代第一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三次產業之間產值的差距明顯擴大,第二產業已遙遙領先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二、就業結構變動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的就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產業就業份額穩步上升,第三產業就業人數也明顯上升,三次產業就業人員結構由1978年的76.9∶13.9∶9.2調整為2005年的42.24∶29.99∶27.77。
三、河北省就業結構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
借鑒胡永泰的方法,首先利用分產業的生產函數,將經濟增長分解資本積累、勞動力增長、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再將就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從全要素生產率中分離,可以得出各產業就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效應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原理如下:
其中:為商品增值系數,Y表示地區生產總值,為i產業就業人數所占總就業人數的份額,為i產業資本存量占總資本存量的份額,為勞動的產出彈性。
其中:TFP增長,TFP增長可分為就業結構效應和凈TFP的增長。
就業結構效應 ,表示農業從勞動生產率較低的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時帶來的經濟增長。從上述公式可以計算出從業人員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及總體就業結構轉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從就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來看,其中1985年貢獻率最高,其中由于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的勞動力對經濟增長提供了6.63%貢獻份額,體現了從第一產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向鄉鎮企業的轉移過程中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促進作用。但在1989年~1991年期間,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的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結構效應出現負的貢獻,主要原因是這些年份第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比重下降。1992年以后由于體制改革、生產率的不斷提高等因素的作用,勞動力的轉移對經濟的增長又逐漸產生正的效應。
為了更明顯的看出河北省就業結構變動的趨勢,我們把經濟增長分為幾個階段來具體考慮,將1978年~2006年分為三個階段,即1978年~1985年、1986年~1992年、1993年~2006年,并分別進行分析。
按照河北省經濟發展狀況,分不同階段來看,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產生的結構效應分析如下,1978年~1985年改革開放初期,勞動力的轉移的對經濟增長的效應最為明顯,產生的效應為2.53%;1986年~1992年期間,就業結構總效應為0.38%,比前一階段有所下降,而在1993年~2006年間,就業結構效應為1.15%,對經濟增長的效應有所上升。1978年~2006年間,河北省就業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平均產生的貢獻為1.30%。說明河北省就業人數在不同產業間的轉移對經濟增長確實產生了促進作用,有一個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過程,產生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迅速發展的鄉鎮企業對勞動力需求加大,加上國家對第三產業的鼓勵政策,均促使農業的勞動力較為迅速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中去,從分產業的結構效應可以明顯的看出,第二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效應為1.66%,第三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效應為0.86%。之后,由于鄉鎮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吸納勞動力漸進飽和,農業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移減緩,就業結構的效應有所下降,這個階段,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數的比重相對降低,第二、第三產業的結構效應相對前一階段有了一定的下降。而近些年來,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業體制改革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在國有企業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國家大力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吸收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第三產業也蓬勃發展,使第三產業中勞動密集程度較高的個體、私營經濟吸收了較多的農業剩余的勞動力增加了對勞動力的吸收能力,促進了農業人口的轉移,因此就業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又呈現上升的趨勢。在這個階段,由于第二產業向資本密集型方向發展,相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第二產業就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率的效應低于第三產業就業結構效應,第三產業的就業結構效應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的結構效應為占當年經濟增長率的0.65%。
四、結論
1.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就業總量的變化對這一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2.不同產業間就業結構的變動對經濟的快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體現在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產業結構的變動,引起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從而對經濟的增長產生貢獻。整體來看就業結構變動的總體效應呈現先上升后下降又逐步上升的趨勢。
3.近年來,勞動力在不同產業間的轉移過程中,從第一產業轉出的從業人員轉入到第三產業產生的經濟增長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逐漸超過第二產業在就業結構變動中的貢獻,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
參考文獻:
[1]胡永泰:《中國全要素生產率:來自農業部門勞動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經濟研究》,1998,03
[2]范劍勇顏燕王加勝:改革以來就業結構變動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宏觀經濟研究》,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