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具體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對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對于企業有關會計信息的披露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在具體會計準則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現就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實施 完善
一、具體會計準則實施的若干思考
1.具體會計準則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地位。企業會計法規由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行業會計制度、企業財務通則和行業財務制度組成。這五個方面分別以不同的內容對會計核算和報告行為進行規范,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具體會計準則是以基本會計準則為指導而制定的,它是基本會計準則的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它還為制定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提供了依據和指導。行業會計制度是與基本會計準則配套按行業制定的企業會計制度,主要規定了相應行業及業務的會計核算和會計報告的內容與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目前企業會計準則組成內容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存。但是,從實際執行的情況看,在具體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兩種不同形式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行業會計制度,具體會計準則并沒有占據應有的地位。這是由過去基本會計準則與行業會計制度的特殊關系造成的。
2.具體會計準則的實施對會計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會發展的大量需要,我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培養了數量眾多的會計人員。新會計準則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然而我國會計人員由于素質參差不齊,對準則和制度理解上的差異以及不同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和會計準則的運用效果。會計人員是否具有較高水平的職業操守和恰當的職業判斷成為企業和會計信息使用者極為關心的問題。而我國目前會計人員的實際水平卻遠遠達不到具體會計準則的要求。
3.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會導致會計的監管成本提高。不難看出,強化和規范企業信息披露是本次會計準則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如何強化和規范企業信息披露又是會計工作的難點。目前我國在準則的執行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除了限于本身的專業水準,對準則本身理解不夠外,有的是出于自身動機的需要,甚至某些政府部門出于自身的利益,也會指使企業做一些違反會計準則的處理。由于新會計準則賦予企業在會計處理上更多的職業判斷,相應地會計監督的水平也必須相應提高,財政部同時發布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目的不言而喻:為提高事務所審計質量,進一步強化專業監督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由于新會計準則給予企業更多的“會計空間”,提高會計監督水平必然要求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監督成本相應也會增加。此外,中國證監會宣稱已開始著手研究和制定相應的措施,近期將選擇部分上市公司進行現場調查,測算實施企業會計和審計準則體系可能對資本市場產生的影響,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銜接辦法。因此,會計準則的高效運用還必須有其他相關部門的監督和配和,這樣一來無疑會進一步提高監管成本。
二、完善我國具體會計準則體系研究
一個制定得再完美的會計標準,如果難以執行或者得不到有效執行,那就是形同虛設。因此,我們要積極做好新會計準則實施的有關配套和完善工作。
1.完善新會計準則。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具體會計準則的被動局面,其可行的方法應當是逐步實現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軌。從現階段來看,我國暫時還無法取消企業會計制度,絕大多數的企業仍將在一定時期內實施會計制度。為了避免準則與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沖突,還應加快修訂《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使之部分內容與會計準則盡可能匹配。本人認為,其基本思路應該是:根據企業具體會計準則,對現有的企業會計制度進行適當修訂,訂出一套示范性的會計準則操作指南,以替代現有的企業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經試行后再逐步取消示范性指南,由各會計主體根據會計準則,制定適宜本單位的內部會計制度。
2.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要想使具體會計準則順利實施,并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應把提高廣大會計人員的素質作為一個重點工作來抓。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無疑是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鑒于目前行業內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存在著巨大差距,對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要有嚴格的規定;對于行業間會計人員存在著知識屏障、綜合知識結構匱乏的情況,應在堅持專業資格考評結合制度的基礎上,相應提高資格考試的入門條件,重視學歷教育在考評中的作用;同時,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注重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以及會計理論功底的素質。使會計人員徹底拋棄以過去為重心的理論體系和觀念,建立面向未來的會計觀念和理論體系,以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要。
3.加強企業監管。首先從內部監管來分析,從某種意義上說,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是貫徹會計法律法規,加強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從源頭上遏制企業會計造假的最好辦法。加快現代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優化的組織結構和高效的運作程序;建立先進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統,使獲取實時信息成為可能,提高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審,確保內控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其次分析外部監管,筆者認為:應加強證券監管的程序化、規范化和公開化,對企業信息披露加強管理與監督;加強外部審計監督,提高審計質量;對于企業不軌行為加大處罰力度,要讓任何人都清楚地意識到被懲罰的后果將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毓圭:論財務制度、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稅法諸關系[J].會計研究,2005,(2)
[2]聶興凱高永國:對執行具體會計準則若干問題的探討[J].財會月刊(A會計),2007,(2)
[3]王君彩余應敏:會計準則制定基礎研究[J].財會月刊(A會計),2004(6)
[4]劉峰:會計準則變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5]吳水澍:中國會計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6]居爾寧;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雙向協調[J].會計之友,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