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各單位對人力資本的計量顯得極為重要。人力資源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從會計職能的角度來說,它的應用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并對各單位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人力資源會計確認核算應用
人力資源能否作為一項資產,是人力資源會計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是利用貨幣性信息及其他信息,對人力資源進行的會計管理活動。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
會計資產確認的三個要素:(1)它必須是一項經濟資源;(2)為企業所擁有;(3)可以用貨幣計量。而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具有共性,即資產的屬性。因此按照以上理論,人力資源符合這三個條件,可以被確認為會計資產。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方法
人力資源會計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種:(1)人力資源成本法;(2)人力資源投資法;(3)人力資源價值法。人力資源成本法和投資法是為取得、開發、重置對組織的資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方法。人力資源價值法是將人作為價值的組織資源,對其價值進行計量、報告的方法。同時,在人力資源會計核算中必須考慮人力資源的增值性和長期受益性所體現出的延伸性。
1.人力資源成本法的確認
(1)歷史成本法。此法的依據是以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和安置等實際支出, 并將其進行資本化的一種計價方法, 歷史成本法操作簡便易行,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 是成本法的基本計價方法。例如,一個新員工,通過培訓和多年工作經驗逐步的積累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員工。此外,投資的結果僅是取得使用權,而不是獲得人力資源所有權。這也與傳統會計對物質投資可取得所有權的情況不同。
(2)重置成本法。此法是在當前的物價水平下, 對重置正在使用的人員所需要的成本進行計量的一種計價方法。它包括兩個部分: 一個是由在職員工離去引起的離職成本;另一個是取得、開發其替代者所耗用的成本。該方法反映的信息更具有決策上的關聯性, 但因為決策者的主觀性對什么是相同的人力資源,重置成本到底有多大等問題的確定標準的過大, 不一定能準確反映人力資源的真實價值。
(3)機會成本法。此法是依據以在職員工離職使企業遭受的經濟損失的計價方法。這種方法接近于人力資源的實際經濟價值,但因為與傳統會計模式相距較遠,導致工作量繁重。適用于職工素質較高,流動性較強且機會成本容易獲得的企業。
2.人力資源投資法的核算
(1)人力資源投資法的賬戶設置。人力資源投資在財務會計現有基礎上和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賬戶設置基礎上增設一個賬戶:“待攤人力資源費用”核算為員工支付的培訓費用以及教育費用等,其余額在借方,表示尚未攤銷的費用。
(2)人力資源投資法的賬務處理。①國家和個人投資部分增加時,借記:“人力資產”, 貸記:“人力資本”。國家、個人部分減少時,借記:“人力資本”; 貸記:“人力資產”。②對人力資源進行培訓的賬務處理: 如果是短期培訓且費用不高, 借記:“人力資產損益”; 貸記:“ 銀行存款或現金”。如果培訓費用較高, 則借記: “待攤人力資源費用”, 貸記:“銀行存款或現金”。③對人力的繼續教育的賬務處理: 如果費用由企業支付,借記:待攤人力資源費用”, 貸記:“銀行存款或現金”。如果費用由自己支付的話,借記:“人力資產”; 貸記:“人力資本”。然后同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一樣進行攤銷。
3.人力資源價值法的核算
(1)未來工資報酬法。該方法是將預計的職工在錄用期限內的全部工資, 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現,作為人力資源的價值。這種方法是以工資為依據, 其反映的只是人力資源的交換價值, 并不是全部的價值。從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概念來看, 是以其產出價值對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進行核算。可見, 人力資源的價值不僅包括交換價值, 還應該包括剩余價值。
(2)未來收益折現法。這是計量人力資源群體價值的方法。該方法認為, 可以提供未來的收益是人力資源價值所在, 因此將各期未來收益折現, 然后按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將未來收益中人力資源投資獲得的收入作為人力資源所創造的剩余價值, 但其未反映工資部分, 即人力資源的交換價值, 因此低估了人力資源的價值。
(3)綜合報酬收益折現法。這是包含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法和未來收益折現法的方法。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法注重的是人力資源的交換價值, 未來收益折現法注重的是剩余價值, 二者之和是人力資源的總價值。這種計量方法有獨特的優點。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法計算的是人力資源交換價值, 可以提供預測信息, 方便企業比較并及時的調整人力資源成本, 加強對人力資源成本的管理, 未來收益折現法計算的是剩余價值, 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業的人力資源在將來一定期間可能創造的價值, 有利于企業進行投資報酬分析, 對人力資源采取更有利的措施進行管理。兩者之和作為人力資源的總價值, 代表著全部人力資源的使用價值, 為企業投資提供了分析數據。
三、人力資源會計發展前景
當前,許多經濟組織都將人力資本作為發展的第一資本,制定了人力資本優先于財務資本發展的戰略。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第三產業的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以智慧、服務、信息等高度密集的服務業。同時,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也正在不斷完善發展,人才的流動性逐步增強,人才之爭已經開始,人力資源必將會變的更加重要,這就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計量等方面提出了更深刻的挑戰。企業的未來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過人力資源的這種潛在價值來反映的。人才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此可見,正確計量、確認和記錄人力資源的人力資源會計一定會得到空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易庭源:怎樣開創人力資源價值會計.會計研究,2001年1月
[2]鄢志娟:知識經濟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影響.經濟師,2002年2月
[3]張文賢:人力資源會計制度設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年
[4]中國會計學會主編:人力資源會計專題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5]董芳:人力資源會計淺析.財會研究,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