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加快,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現,本文分析了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并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 人民幣升值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截止2008年6月27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6.86,較按2005年匯改時8.1l中間價計算,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15.42%。我國2年的人民幣幣值改革總體上是成功的。一是釋放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不斷增強;二是匯率改革平穩運行,匯率水平基本穩定。“匯改”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影響也從理論描述變為具體現實,各經濟主體和經濟部門都感到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分析
我國人民幣實行的是盯住美元匯率制,人民幣近10幾年都處于升值趨勢中,人民幣升值是以人民幣匯率下降形式
反映出來的,即1美元兌換的人民幣金額減少。1994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8.6212,1995年為8.3490,1996年為8.3143,到2003年為8.2770,人民幣匯率近10年下降了4.1%。2003年以來,人民幣再一次面臨升值壓力,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美國、歐盟、日本等不斷施壓,希望迫使人民幣升值。國內外理論界也有人依據各種模型估算出人民幣“應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計達到50%以上,低的估計也有15%以上。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從1994年至今,中國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均為順差,中國的外匯儲備2007年達到炒股1萬億美元。從人民幣購買力評價(PPP)看,中國的物價水平只相當于美國的21%。1978年~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3%。這26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從中美兩國的利率差異看,中國同業銀行拆借利率2008年底為3.85%,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2%。中國的短期利率比美國利率高1.85個百分點。在國內,人民幣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個百分點。在中國相對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的情況下(1998年~2006年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國制造業高1.5個百分點),人民幣反而隨著美元貶值,使得貿易逆差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這些都構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
人民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全面認識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雙重影響,對于調整宏觀經濟政策、維護我國經濟穩定運行十分重要。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有利的影響
1.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改善國際收支長期順差局面
根據有關學者的分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并不顯著,我國目前出口的主要是服裝、輕紡、家電、機電等29種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原料類產品,出口彈性很小,因此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抑制作用短期內并不十分明顯,隨著出口產品結構的改變和J曲線的長期作用,抑制出口的效果會逐漸凸現。
2.降低進口依賴型企業成本,提升競爭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一些企業生產越來越依賴于從國際市場進口能源、原料和半成品。近幾年,國際市場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呈不斷上漲趨勢,國內企業承擔著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根據海關統計,2006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的資源性商品價格持續性上漲,加劇了基礎性生產資料價格負擔,成為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的重要誘發因素,而且還損害了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的利潤。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進口依賴型企業產品成本會逐漸下降,市場競爭能力得到提升。
3.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我國國際分工地位
我國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勞動力資源占優勢的行業,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長期演繹著“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幣匯率適當升值可以有效地將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企業擠出國際市場,加劇行業內部的競爭和整合,激勵出口企業提升技術、加強管理、不斷創新,通過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降低出口成本,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客觀上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4.提高人民幣國際購買力,增加消費者剩余
人民幣升值后,導致進口產品價格下降,我國居民將從下降的進口商品中獲利,消費進口商品的支付能力逐漸增強,有利于我國居民提高生活質量。隨著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通過進口一定的消費品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缺口,是國際分工和相對優勢的必然要求,對緩解國內需求緊張、抑制通貨膨脹有積極作用。
5.降低外債償還成本,減輕外債負擔
進入21世紀,長期外債的還債高峰逐漸來臨,而人民幣不斷升值,為償還外債所需本幣數量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債償還負擔。外債負擔減輕會使外部經濟運行平穩,提高本幣信譽。
三、人民幣升值對我國不利的影響
分享人民幣升值給我國內外部經濟運行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必須充分認識它的消極作用,以便于有針對性地調整政策,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運行。
1.人民幣升值會減低中國企業的利潤,增大就業壓力
人民幣升值會給我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國內物價、國民收入與就業、產業結構受匯率變動影響較大。本文僅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內物價變動的影響。升值后,導致進口商品以人民幣表示的價格下降,往往使我國居民對國產同類產品的需求下降,進而導致國內消費品價格下降。但是,目前我國的進口接近半數屬于來料加工和來料裝配貿易。這些進口品價格下降不會帶動國內產品價格的普遍下降,且近年來大部分初級產品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美元單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93年~2000年,中國進口價格總指數上升了19%,其中制成品上升20%,初級產品上升16%。盡管如此,人民幣升值,對國產同類型產品產生的影響也會使國內企業的風險加大。因為匯率的變動引起進口材料、外銷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從而必然影響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此外,長期看,在消除短期通貨膨脹后,可能會引起通貨緊縮,不利我國經濟發展。
2.最終帶來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說,假如人民幣升值,國內整個商品價格體系會出現重大變動。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物美價廉的商品或原材料,從而影響到國內一些商品的價格有升也有降。從長期看,國內進口的增大,擴大了對國際商品的需求,也有利于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而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又會使國內商品價格向國際商品價格靠攏,最終帶來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
3.制造業產品的出口普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較大
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國出口企業換匯成本上升, 導致價格優勢的喪失。出口換匯成本是指1美元出口凈收入在國內需付出人民幣的成本。我國制造業出口產品多集中在低端, 競爭優勢不強, 競爭方式也主要通過價格手段, 人民幣升值對其出口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于制造業從業人員來說受到嚴重影響的企業職工可能面臨收入下降, 甚至是失業的危險。對勞動密集型產業中企業的負面影響會大于對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負面影響。
4.影響我國吸引外商投資
我們利用外商投資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影響到我國吸引外商投資的積極性。人民幣一升值,中國的貨幣優勢就蕩然無存。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也使得中國失去了對外資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吸引力,因為生產成本提高了。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應該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可以看到人民幣的升值畢竟是有限度的。
參考文獻:
[1]許先普:我國匯率目標區的設定研究[D].湘潭大學, 2006
[2]齊宏宇: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中的法律問題[D].大連海事大學, 2000
[3]龍遠明: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匯率政策的選擇[D].南京工業大學, 2005
[4]吳 東:資本帳戶開放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 2005
[5]曾慶玉:人民幣匯率問題和我國的匯率政策分析[D].山東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