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節約型社會”的內涵,本文特別提出了人的素質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作用。并結合我國國情,遵循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建立了一套比較全面的指標分析評價體系。
[關鍵詞] 節約型社會 指標體系 綜合素質
一、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內涵
資源節約型是相對資源浪費,使用不合理的形狀而言。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節約理念貫穿于生產、流通、消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措施,依靠科技進步,動員和激勵全社會合理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取最大可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終實現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節約型社會建社指標體系原則
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是系統評價準確可靠的基礎和保證,也是正確引導系統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基于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該體系的構建應遵循:系統科學性,針對指導性,簡明可行性,動態持續性。
三、資源節約型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研究節約型社會的指標評價體系,可以根據體系中具體的各項指標,指導和監測我國生產,流通,消費和社會生活個領域,引導全國人民共同構建節約型社會。
依據上述指標選取原則,結合節約型社會的具體建設要求,綜合國內當前發展形式及相關方面文獻和資料,本文提出以下三層次包括五個層面及36個具體指標的評價體系,如附表。
建設節約型社會首先在于提高人的能力,一方面,人是認知、評價與更新改造自然物的主體,人的素質,能力決定了人對資源的利用狀況。另一方面,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矛盾,不是資源的稀缺與人的欲望無限的矛盾,而是人的無限欲望,與實現需要,能力的矛盾。實際上自然資源就其存在與潛在的絕對性而言是無限的,只是由于人類認識、利用、改造與維護自然資源的能力不足,改善與控制人類自身的能力不足才造成資源稀缺現象,進而產生其他經濟與社會問題。因此本文在總結前人的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增加了對人的綜合素質的評估指標。
四、指標體系的評價和應用
本文指標體系涉及面廣且指標項目多,部分指標難以進行標準度量,所以可以采用主觀賦權評價法中層次分析法(AHP)進行權重,然后通過線性加權法對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劉曉潔沈鐳:資源節約型社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06,5
[2]祝四清:節約型社會建設的人本觀.求索,2007,11
[3]趙明華李桂香:資源節約型社會指標體系的構建.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