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興市場的政治向有利于經濟的方向變化時,就能催生出絕佳的投資機會,這時就應該是投資者入市或者增倉新興市場資產的好時機
·對于任何看好新興市場的投資者,除了要從下而上尋找擁有良好成長前景的公司,研究當地的政治催化劑也非常重要,因為這將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把握市場的未來走勢,找到優質的潛力股

活力充沛的全球新興市場,由于擁有內需、基建和自然資源等強勁增長主題,成長空間巨大。不過,在眾多利好的基本因素中,新興市場的政治風險盡管比過去已有很大改善,卻始終高于成熟市場。由于政治環境多變,導致經濟政策的方向反復無常,股市大盤、行業以及單個公司,都可能受到這些政治變化因素的拖累,使得那些不能準確預測或及時應對的投資者蒙受損失,叫苦不迭。
不過,每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當新興市場的政治向有利于經濟的方向變化時,就能催生出絕佳的投資機會,這時就應該是投資者入市或者增倉新興市場資產的好時機,因為利好的政治環境可令本來落后的市場迎頭趕上,甚至轉為領先,成為跑贏大市的黑馬。
對于不少新興市場來說,今年的一大潮流正是政治趨向利好:在臺灣地區,馬英九大選獲勝,帶領國民黨重掌政權,預料將使兩岸關系得到改善,提振臺灣經濟重新踏上繁榮之路;在俄羅斯,梅德韋杰夫當選總統,普京出任總理,“梅普組合”的建立顯示普京仍在權力中心,俄羅斯政局維持穩定,而他隨后的講話則表達對刺激經濟的重視,推動俄股有力上漲;在韓國,新總統李明博率領的大國家黨,在國家議會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為這位“CEO總統”推行未來的振興經濟政策掃除了政治阻礙。以上這些地方的股市,此前的表現都落后于大市,但今年以來政治上的一系列強勁利好因素,有可能將其催化為年內表現最為耀眼的新興市場之一。
臺灣:下一個重要的中國主題
臺灣可能是所有這些市場中,政治催化劑作用最為明顯的地方。此前八年仿佛就是政治的“硬幣”反面朝上。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對兩岸經貿合作嚴格管控,限制人員與資金往來,并阻礙臺灣從大陸進口商品,結果令臺灣經濟不斷走下坡路,股市表現也明顯落后于其他市場。5月19日,陳水扁時代的最后一天,臺股指數收于9295點,比八年前僅上漲了176點,但同一時期內,鄰近的香港股市卻已飆升達七成。
5月20日,馬英九宣誓就職,國民黨重掌政權,“硬幣”被翻為正面朝上。預計未來兩岸關系有望改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馬英九和國民黨將會帶領臺灣經濟重新踏上長期繁榮之路,臺灣股市也將進入強勢階段,其中又將以旅游、金融和房地產等三大行業受惠最大。
隨著中國內地居民到境外旅游的政策逐步放開,內地游客對香港等亞洲地區旅游業的盈利貢獻已日漸提高,臺灣卻一直受累于政治問題而未能受益。相比鄰近的亞洲新興市場,臺灣旅游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甚少,住宿和飲食只占2007年臺灣本地生產總值的2.1%,旅游相關服務出口業只占1.3%。
根據里昂證券的預測,如果臺灣旅游對大陸居民開放,將每天吸引約3000名大陸游客,這些游客在臺灣游玩的平均時間為一周左右,他們每年可為臺灣帶來總共約434億新臺幣收入(約合99億元人民幣),相當于臺灣2006年旅游業總收入的26%。

第二個受惠的是銀行業,市場預料臺灣銀行在大陸營商的前景漸見樂觀。未來數年,臺灣銀行向在大陸營運的臺商所提供的貸款,有望達到現有貸款額25%的比重,同時亦能緩解臺商在大陸遇到的融資問題。
此外,由于往返兩岸的航程時間預期將縮短,有望刺激在大陸居住和工作的臺商回到臺灣本土購買物業,因而帶旺臺灣房地產市場。臺灣第二大城市高雄,高級物業的售價目前僅為約每平方米2萬元人民幣,比越南的胡志明市還低。未來高雄的房地產可能將成為海外臺商和香港投資者的購買目標。此外,在國民黨大勝之后,不少臺灣企業與外國投資者因為憧憬臺灣對大陸開放,已部署投資臺灣的商用物業市場。
陳水扁的執政曾令臺灣經濟積弱多年,使得臺灣股市比亞洲其他地區落后甚多。如果馬英九確實能夠兌現競選時的承諾,改善兩岸關系和臺灣經濟增長前景,相信臺灣將進入增長步伐加快的階段,預計臺股至少在未來三年都將維持強勢。
俄羅斯:“梅普組合”新希望
今年5月初,俄羅斯政壇實現政權交接,不過,權力中心并未發生改變。梅德韋杰夫接替普京出任總統,而已經兩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則在國家杜馬以高票獲選出任總理,俄羅斯從此進入“梅普組合”時代。“梅普時代”的開啟,讓此前人們對俄羅斯政治前途的擔憂徹底消散,由于普京仍掌實權,人們相信俄羅斯的經濟政策不會發生改變,投資者信心得到穩定。與此同時,預料“梅普組合”的政府將在俄羅斯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加強勢的作用,將推動俄經濟加快發展。
從普京當選總理后在俄杜馬闡述的經濟施政要點來看,未來俄羅斯政策的幾大走向,都將對俄經濟產生非常正面的影響。首先是降低石油等特定行業的稅率,具體方案將在今年8月最后確定,相信降稅措施將進一步推動俄羅斯原油生產和煉制加工。其次是推動金融改革,包括進一步規范金融市場,發展衍生產品,降低交易稅率,以及推廣證券市場的零售投資業務等,目標是要讓俄羅斯轉型為一個地區性的金融中心。第三,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在2030年以前投資總額將達到13萬億美元。

國際投資界普遍認為,俄羅斯經濟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普京對此也有計劃,他表示將把控制通脹當做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在未來幾年把通脹率降到個位數,不僅通過貨幣政策來遏制通脹,而且還將投資17億美元來發展農業,提高本土市場糧食供應。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對外足以從中國等其他新興市場的高速增長中受惠。同時,國內市場又擁有基礎建設投資加大和金融市場改革深化等增長動力。俄羅斯股市目前的估值仍然很低,據瑞信估計,2009年俄公司每股盈利增長可達18%,預期市盈率僅為9.6倍,相當有吸引力。展望未來,只要俄羅斯能夠將通脹控制在合理范圍,“梅普組合”的這些利好政策將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推動俄羅斯經濟快速發展。

韓國:“747經濟發展計劃”
在今年4月9日舉行的韓國國會選舉中,新總統李明博所領導的大國家黨在全部299個國會議席中獲得153席,贏得半數以上席位,出現了韓國歷史上首次總統和執政黨均來自同一政黨的局面。這種“朝大野小”格局將有利于李明博推動和落實政策,而其中最為人關注的,就是這位“CEO總統”所提出的刺激經濟措施。
在李明博執政以前,韓國經濟已經經歷了幾年令人失望的沉寂,未能顯現其真正的經濟實力。韓國曾在上世紀創造過著名的“漢江奇跡”,從60年代初至1997年金融危機以前的幾十年中,年均增長率高達8%,即便是金融危機之后到2002年期間也有年均7.2%的增幅。但在李明博的前任盧武鉉執政期間,韓國國內內需不振,就業惡化,稅負沉重,房價飛漲,令年均增長萎縮至4.5%,股票估值更是在亞洲區內幾乎墊底。
國際投資界認為,韓國經濟其實擁有相當不錯的基本面因素,欠缺的只是利好經濟的政策環境。因此,曾經擔任過現代建設總裁等職的李明博,以及他在競選時所提出的“747經濟發展計劃”就被廣大韓國民眾寄予厚望。李明博的“747經濟發展計劃”提出,要將韓國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提高到7%,到2017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4萬美元,并且躋身全球前七大經濟體。
具體的經濟政策包括,減免稅收,包括企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如韓半島大運河和國際科學及商業城等;撤銷管制規定,容許工業企業持有金融機構,放寬對住宅及按揭借貸市場的限制,鼓勵私有化;縮小政府規模,削減政府開支,減少公務員人數,以及精簡政府部門等。
對于韓國經濟來說,李明博和大國家黨的掌權可能提供了強有力的催化劑。假如“747經濟發展計劃”能夠有效落實,將有機會改善韓國的營商環境,刺激韓國經濟增長加速,并將推動韓股急起直追。

在韓國經濟的各個行業中,出口貿易的增長前景最為正面。雖然今年以來的美國次貸危機,令不少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出口國家受到牽連,但韓國的出口卻因為主要輸往新興市場,而未受影響。據統計,美國占韓國出口市場的比例正逐年降低,從2000年的21.8%降至去年的12.3%,預料今年還將進一步降低至10.5%。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的份額卻越來越大,目前已經達到七成之多。其中中國的龐大內需市場,正在成為韓國出口貿易的最大支撐。韓國對中國市場的出口額正以每年11%左右的速度增加,已經占到韓國總體出口份額的23%。再加上今年以來韓元兌美元已下跌11.5%,進一步刺激出口貿易增長,因此預計韓國今年的出口形勢仍然樂觀,總額將達到400億美元以上,明年更有機會突破500億美元。

尋找政治催化劑
除了上述政治利好的臺灣、俄羅斯和韓國,今年還有不少新興市場也都處于政治變化的關鍵時期。
在泰國,主要由前總理他信支持者組成的人民力量黨在大選中獲勝,泰國內狀況有所改善。雖然泰國的政治風險仍然存在,聯合政府內各成員之間爭執不斷,但泰國新政府成立以來,已推出一系列利好經濟的措施,包括取消外匯存款凍結30%資金的規定,將居民收入可免稅部分從10萬泰銖上調到15萬銖,以及鼓勵投資退休基金和減免中小企業稅負等,相信這些措施都將對泰國經濟起到正面的刺激作用,并能提振泰國股市的投資氣氛。
在馬來西亞3月份的大選中,國民陣線僅以簡單多數獲勝并繼續執政,失去了國會中的絕對多數優勢。這一選舉結果令馬來西亞未來的政治走向不太明朗,市場日漸擔憂基建項目或會延遲,致使股票市場人氣較弱。在印度,隨著2009年大選臨近,國內通脹問題倍受執政黨重視,當局已經出臺了措施,限制水泥出口,并對鋼材出口征收高額關稅,使得相關的水泥鋼材等出口企業盈利受損,股價下跌。印度當局還同時在新年度預算報告中,勾銷農民巨額債務,希望能為明年大選鋪路。
所有這些新興市場都擁有良好的長期增長動力,有的人口龐大、內需強勁;有的資源豐富、出口旺盛;還有的更是兩者兼具,可為投資者分散風險并創造增值機會。但是,和大部分成熟市場不同,在看好新興市場成長機會的同時,投資者也應高度重視這些國家或地區中的政治催化劑,以及它們可能對經濟和股市產生或正或負的影響。

政治上的良好領導和管理,能讓某個新興市場跑贏其他,比如政府增加基礎建設開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以及刺激本地居民消費等,都可以推動經濟,提振投資氣氛。反之,政治不利亦會拖累該國或地區的經濟增長,打擊投資者信心。
美國一位政治學者曾經這樣描述:在新興市場中,“政治對市場產生的影響至少可以和經濟相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正是政治上的不同導向,導致了擁有類似增長前景的各個新興市場,在實際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穩定性上大相徑庭。
因此,對于任何看好新興市場的投資者,除了要從下而上尋找擁有良好成長前景的公司,研究當地的政治催化劑也非常重要,因為這將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把握市場的未來走勢,找到優質的潛力股。■
作者為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投資服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