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宏觀經濟內部與外部風險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兩會”解讀會
3月20日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宏觀經濟“三過”問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不公平,其“釜底抽薪”而非“揚湯止沸”的解決辦法,應該是通過改善金融結構、改革資源稅費以及對壟斷性行業開放競爭等,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具體到2008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認為,政府要實現年內將物價控制在4.8%的目標,可能要在匯率方面作出更多讓步。今年人民幣匯率漲幅可能會達到15%到20%,否則政府將不得不以劇烈的宏觀調控手段,將增長率壓到8%或者9%,才可能實現全年通脹率 4.8%的目標。
在外部風險,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方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表示,美國經濟本身不會進入大規模蕭條,主要受害者可能會是其他經濟體。次貸危機導致美國流動性不足,特別是一些投資機構自身的現金流不足,這會促使它們將投資到新興市場的資金收回。
他認為,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將因此受損,例如波羅的海三國、東歐國家及印度等。但由于中國可以借此對美國進行投資,次貸危機對中國來說機遇大于風險。
(詳見《財經網》www.caijing.com.cn“每日特稿”)
宏觀
真實利率偏低致商品價格高企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
杰弗里弗蘭克爾(Jeffrey A. Frankel)
“對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一個解釋”
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論文
3月25日
大宗商品價格自2001年以來的全面高企趨勢,被普遍認為是由中國、印度等國經濟高速增長推動的。
然而,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普遍放緩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仍然不見顯著下降。
近六個月的變化證明,真實利率是大宗商品真實價格的重要決定因素。
一方面,高利率會降低市場對耐儲大宗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高利率刺激了礦藏資源開采,降低了企業的庫存意愿,鼓勵投機商將現貨合約轉為短期國債,從而增加了對大宗商品的供給。
綜合來說,名義利率降低或通貨膨脹上升等貨幣擴張現象暫時性地降低了真實利率,使大宗商品的真實價格上升;直到大宗商品價格被廣泛認為估價過高,而產生下跌預期時,即便儲存成本很低,企業也會停止增加庫存;而在長期,一般價格水平會與貨幣供給的變化相適應,真實貨幣供應、真實利率和大宗商品真實價格將回歸正常值。
社會
如何通過農業減貧
世界銀行
《2008年世界發展報告:以農業促發展》
2008年3月
雖然光靠農業不能大規模脫貧,但實踐表明農業對于脫貧的強大力量不可或缺。在三類不同的發展中國家中,農業運行有所不同,其旨在促進增長、減緩貧困的“以農業促發展”議程,也不盡相同。
在傳統農業國——包括大多數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要以農業作為經濟增長的基礎,應對小農經營進行生產力革命。在轉型中國家——包括大多數南亞國家、東亞國家和中東、北非國家,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包括轉向高附加值農業、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以及促進人口農轉非。這需要政策創新的主動性和強有力的政治承諾。在已經城市化國家——包括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和許多東歐、中亞國家,應使小農成為現代食品市場的直接供給商,在農業和農村工業部門創造適宜的就業機會。
政策
財政體制改革重點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劉遵義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3月22日
未來推進財政體制改革,重點是如何建立綜合個人所得稅制。可將個人所有收入匯總,再設置簡單的遞進稅率。最高稅率不必很高,級次也不要多,比如將遞進稅率設為5%、15%、25%或10%、20%、30%三個級次。在技術上,要實行實名制,建立全國統一的納稅人代碼。
目前中國財政收入方面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國有企業盈余沒有分配給股東。國有企業應有固定的現金股息付給股東,包括政府。這有兩個好處,一是政府收入會增加,就有更多財力支持教育、醫療衛生和科技;二是可以約束企業投資行為。企業盈余分給股東,再投資需要向銀行貸款,便有了監督和約束。
(詳見《財經網》www.caijing.com.cn“每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