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國務院新工作規則強調政務公開
【本刊訊】(記者 常紅曉)3月25日,指導新一屆中央政府運作的新版《國務院工作規則》(下稱《規則》)正式對外公布。這是中國政府繼2005年2月首次全文公開《規則》后的第二次。
新《規則》共分11章,與舊版相比,新《規則》更加簡明、精煉,并新增了“推行政務公開”和“加強廉政建設”兩章。
新《規則》最明顯的變化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由每月召開三次改為每周一次。目前,中國國務院工作“實行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制度”。其中,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由總理召集和主持。
與舊版《規則》相比,新《規則》把“政務公開”當做重中之重。新《規則》第六章專辟一章部署“推進政務公開”。該章共有三條,其中在第二十六條開宗明義,要求“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國務院及各部門要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
第二十七條則規定:“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國務院及各部門制定的政策,除需要保密的外,應及時公布”。這意味著中央政府的政務信息,“公開是常態,保密是例外”。
同屬第六章的第二十八條更是強調:“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群眾廣泛知曉的事項以及法律和國務院規定需要公開的其他事項,均應通過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依法、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開。”
在題為“實行民主科學決策”的第四章,也有關于政務公開的具體要求。其中,第十八條規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要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必要時應舉行聽證會。”
同樣,在題為“堅持依法行政”的第五章,新版《規則》還規定:“擬訂和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規,原則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并同時新增一款:“行政法規實施后要進行后評估,發現問題,及時完善。”
據國務院稱,此次公開的《國務院工作規則》是“根據《憲法》和《國務院組織法》制定,并經2008年3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詳見《財經網》www.caijing.com.cn“每日要聞”)
案件快報
“杭蕭鋼構案”終審維持原判
3月26日下午,受浙江省高級法院的委托,麗水市中級法院對“杭蕭鋼構案”被告人羅高峰、陳玉興、王向東泄露內幕信息、內幕交易進行二審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此前的2月4日,麗水市中級法院對本案作出一審宣判,陳玉興不服,提出上訴。浙江高院依法組成合議庭調查,原判對陳玉興非法獲取內幕信息,指令王向東買賣杭蕭鋼構股票,非法獲利4037萬元的事實屬內幕交易的認定并無不當。符合刑法關于內幕交易犯罪的構成要件。
原長春市委副書記田忠腐敗案開庭
吉林省長春市原市委副書記田忠涉嫌貪污、受賄、行賄案3月24日在吉林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田忠涉嫌貪污2566萬余元、受賄行賄149萬元。
據檢察機關指控,1998年7月至2006年8月間,田忠利用擔任長春市副市長、市委副書記,主管中國與古巴生物技術合作領域海伯爾項目的職務便利,侵吞公共財產共計人民幣2566萬余元。
重慶三名廳級干部陷地產腐敗窩案
重慶市渝中區原副區長王政、渝中區區委原副書記鄭維、沙坪壩區原副區長陳明三人,因收受房地產開發商巨額賄賂,近日分別被法院判處死緩和13年、10年有期徒刑。
檢察機關指控,王政等人利用手中職權,通過為開發商調高容積率(容積率是指建筑區劃內總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值,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容積率越高,可供其銷售的面積就越多,獲利越多),改變土地用途等方式為房地產開發商牟取利益,三人受賄總額高達1100多萬元。
法治建設
中央級事業單位國資管理定規
【本刊訊】(記者 張宇哲)3月26日,財政部公布了《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針對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作出了更為詳細的規定,亦為今后加強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據。
該辦法從2008年3月15日起施行。這是繼2006年7月財政部頒布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下稱36號令)之后,又一重要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辦法》第一次對中央級事業單位資產的對外投資、出租等行為規定了800萬元的審批限額。單項價值在800萬元以下的,由財政部授權主管部門進行審批;800萬元以上(含800萬元)的,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審批。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征求意見
3月27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該條例是為貫徹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法》,進一步規范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該條例對于預防規劃實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環境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