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倍增計劃是否“畫餅”?
《財經網》2008年7月23日
【背景】廣東從2008年起實施“工資倍增計劃”,使全省職工工資每年遞增14%以上;到2012年,工資要比2000年時翻兩番,讓職工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院長任劍濤認為,廣東有關工資倍增的決策,未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復雜性及變數,實施中將面臨較大困難。
廣東此舉的出發點可能是,在經濟發展出現轉折的階段,滿足民眾對于收入增長的期待,進一步為發展提供動力。但從可行性上看,廣東還缺乏如此雄厚的物質基礎;從實施效果看,即使能夠達成,也有吃“大鍋飯”的傾向,不足以激發那些為發展做出較多貢獻及非戶籍勞動力的熱情。
通常來說,工資的增長幅度略低于經濟增長是可接受的,而未來幾年可能是廣東艱難的時候,卻提出工資年增12%到14%,是極不現實的。評價一項政策好或不好,要看其綜合效應。工資倍增計劃對于更公平的分配方式并無創見,可能使實際上為社會及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人,不能享受政策紅利,從而制造出新的矛盾,處理不好還可能形成罷工潮,比如說,一家企業的員工因為罷工獲得了漲薪,而引起更多企業的員工罷工。(《財經》記者周瓊采寫)
美國政府干預幫了誰?
《財經網》2008年 7月29日
【背景】7月2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住房市場法案,同意批準財長保爾森的提議,增加對于房利美、房地美兩家公司的政府貸款額度至“不封頂”;財政部可獲授權,購買兩大聯邦房貸公司股權,設立新的監管機構監管兩家聯邦房貸融資公司。
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機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創始人之一迪安·貝克(Dean Baker)認為,目前政府的干預行為表明,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正處在關鍵時刻。
危機來臨時,政府可以伸出援手,但必須設定條件,讓監管政策到位,包括限制公司管理層的收入,在房地美和房利美這樣陷入困境的公司里,高管們仍然拿著高額薪酬,這是不合理的;限制杠桿率;限制金融產品創新,使其易于理解,易于銷售,易于標準化。金融創新應適度放緩,以保障市場的正常運行,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透明度。
救助必須將債權安全和拯救公司區別對待,必須尊重債權人的權益,否則,融資成本將上升,房貸利率會升高,后果嚴重。但公司股東不應被救,股市投資本身就有風險。
SEC要推出限制做空的規定,是不能理解的。市場上有人樂觀、有人悲觀是正常現象,如果SEC有足夠證據證明,某些股票是被做空者操縱而被壓低了價格,為什么不公布能支持這些公司基本價值的證據呢?
實際上,政府干預措施的大多成果,是幫助了那些有政治影響力的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高管們。目前,美國收入分配嚴重不均,財富由底層和中層向最高層人群匯集。富有人群還不斷從國會的政策中得到好處,比如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管。(《財經》駐紐約記者吳瑩采寫)
(以上內容詳見《財經網》www.caijing.com.cn“意見領袖”欄目)
本欄目近期重點提示
錢平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室主任)
以電價壓煤價能撐多久?
常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享有殊遇?
馬駿(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宏觀調控基調微妙變化?
滿燕云(北大—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稅收體系絆住中國經濟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