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本源
(《財經》2008年第15期“緊縮政策 放還是不放?”)
發展、通脹、調控是目前中國宏觀經濟的關鍵詞,我們可以回到這三個詞的經濟本源,來重新認識和理解中國經濟。
發展,在現實中主要表現為GDP的增長。但GDP僅是發展的一個方面,社會發展,還包括人們享有更多閑暇、更多健康、更多自由、更多快樂和更多智慧,總之,是帶來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因此,看待中國的發展,不能惟GDP,關鍵要看人們的幸福度是否提高,福利水平是否上升,更不能因為追求GDP而忽視人們的幸福、自由、健康和創新。
通脹,在現實中主要表現為物價上升。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貨膨脹在任何時空條件下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必泿拍送浿?。因此,要防止和治理中國的通脹,關鍵是要發現和化解貨幣超發背后的制度困局,管好政府的“貨幣之手”,穩定人們的價格預期。
調控,在現實中主要表現為政府的各類政策。從本質來說,調控行為是一種政府行為。在市場經濟中,政府行為主要是為了完善和彌補市場,使市場能夠更加有效公平地配置資源。但從中國的實踐來看,宏觀調控主要是服務于政府的經濟政策,而不是去尊重和完善市場。因此,在現實中宏觀調控往往演變成對市場的干預和扭曲,背離了調控的應有之義。
只有通過法治來約束政府的行為,以福利來衡量發展的成果,以市場來配置社會的資源,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的科學發展。
南京 許立成
何謂“房地產市場穩定”
(《財經》2008年第15期“房市硬撐待變”)
一些利益相關者正借助一些子虛烏有的東西來影響決策——他們說,“斷供潮”和“銀行壞賬”已經令房地產市場“不穩定”。在他們看來,房價一直漲,房地產市場就穩定了;房價跌了,房地產市場就不穩定了。
我以為,關于房價和房地產市場穩定的關系,有兩點必須明確:一、“房地產市場穩定”不等于“房地產價格上漲”;二、“房地產價格下降”不等于“房地產市場不穩定”。
現在房地產市場“不穩定”的根本原因,在于過去幾年房地產價格在投資需求(包括投機需求)的助長下瘋狂上漲,已經脫離其價值,更脫離普通購房者(自住需求)的承受能力。而房地產市場的真正需求來源只能是自住需求,因為投資需求也是建立在自住需求之上的(租房需求)。
房價下跌,價格向價值回歸是正確的,更何況目前的房價仍然遠高于其價值。政府如果因為這種價值回歸會造成一部分人的損失而放棄既有的政策,甚至反方向地助長價格升高,那么前一段時間的宏觀調控就是目的不明的。
對待此問題,政府應該從社會整體福祉出發。房地產價格下降會造成一部分人的損失,但更多人將因此獲益。如果獲益的大于損失的,就應該推動房地產價格下降,或者只需讓市場自己來決定價格而不必插手。
北京 曾令舉
一曲《神州頌》多少“權力頌”
(《財經》2008年第15期“《神州頌》:王益的‘新衣’”)
看“王益的‘新衣’”,感覺像在看現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若要編一部“官場現形記”或者“拍案驚奇”,王益的這個故事絕對是上上之選。
跟一些其他的腐敗“要人”相比,王益作詞作曲的嗜好算得上“陽春白雪”。不過,嗜好的高雅并沒有給腐敗的權力涂上多少艷麗的油彩,而只是讓權力的腐敗更加顯出它的殘酷性。
強大而不受制約的權力簡直就是“硬通貨”,可以交易任何東西——從捉刀者的“無私奉獻”到以假亂真的溢美之詞;從盛極一時的巡演到商賈巨子的鼎力相助,當真數不勝數、威力無比。
王益輕輕哼唱的一首《神州頌》,引來無數的附和聲,它們彼此交織,匯成對權力的頌歌。當《神州頌》回蕩在音樂殿堂,巡演全國乃至世界時,權力在向人們展示它所向披靡的征服力?!渡裰蓓灐分皇恰叭罕娢幕^水平”,而“權力頌”則奇偉瑰麗,令人嘖嘖驚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缺乏制約的權力結構中,長官意志的縱橫馳騁多有所見,不足為怪。王益的“新衣”,只是又一次展現了權力的腐敗和當權者的虛榮心可以招來露骨的諂媚,并極大地消耗了社會財富。
北京 錢建強
困難不僅僅是資金和人才短缺
(《財經》2008年第15期“海爾潛動作”)
對海爾來說,買下GE家電業務的好處自不待言。但海爾競購GE家電業務,除了要面對資金和國際化人才短缺的困擾,其收購前景也讓人感到撲朔迷離。
首先,海爾如何延續GE家電的品牌效應?以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為例(這可以算得上近年來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聯想收購后,其二級品牌THINKPAD仍可繼續使用,但GE并沒有這樣的二級品牌,海爾顯然也不可能得到整個GE品牌,甚至像聯想那樣得到有限的品牌使用權也不現實,而GE品牌對對海爾來說,幾乎是最具價值的部分。
其次,海爾能獲得GE的研發實力和渠道優勢嗎?事實上,GE的家電業務已經沒有自己的生產線,主要靠貼牌和海外采購,其在全球的研發“團隊”不少是海爾的競爭對手。如果海爾收購GE的家電業務,這層矛盾關系如何化解?
此外,如果海爾無法使用GE品牌,海爾如何利用其渠道優勢?難道讓海爾用GE的渠道在美國銷售中低端產品嗎?
海爾對國際化探索一直很積極,三年前,海爾就曾競購美國家電品牌美泰克,但最終失之交臂。雖然海爾已經進入了國外的主流渠道,但在外國人看來,其產品并不是主流產品。這種觀念現在仍然存在。但即便如此,收購GE家電業務并不是其打入主流地位的可行之法。
北京 程默
以民營經濟大發展解就業之憂
(《財經》2008年第15期“就業憂慮”)
過去中國拉動就業的主要路徑是強勁的經濟增長,而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這一政策路徑正面臨通脹加劇和經濟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無論是從短期還是長期而言,緩解就業憂慮的根本都在民營經濟。
民營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具有就業靈活、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民營經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其吸納就業的能力超過國有經濟。在新增就業崗位中,民營經濟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占到了60%-70%;在浙江,民營經濟解決了90%以上的就業。同時,調查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新成長勞動力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大學生、青年農民工就業主要依靠民營企業。
但令人擔憂的是,盡管在200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即“非公經濟36條”)就獲國務院通過,明確提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在一定程度上給民營經濟松了綁,但在實際生活中,民企的“玻璃門”仍然存在。這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
政府應認真落實“非公經濟36條”,進一步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民營經濟發展了,社會就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上海 陳才
《財經網》評論精選
《國民健康十年規劃》如何落實?
(《財經網》7月28日“國民健康十年規劃啟動研究工作”)
越來越多的偏遠地區為了追求GDP數字不惜發展污染嚴重的產業,如果將這些隱藏的危害全民健康的問題考慮進來,別說提高人民素質了,可能中國的癌癥、血液病等,在五年至十年后,就會讓我們那脆弱的醫療體系不堪重負。
《國民健康十年規劃》,聽上去很誘人,可是由“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這些聽上去既無實權、運作又不透明的部門來承擔,其后果非常讓人擔心。而且,中國有些政府部門的五年、十年計劃往往目標無法衡量,或衡量的標尺總在制定者一方,老百姓作為“受益者”根本沒有參與權、知情權和檢查權。
《財經網》網友
農村打工仔曬工資
(《財經網》7月30日“市場質疑工資增幅統計數據”)
我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打工仔,成家已六年。我和我愛人的父母均年事已高,他們沒有什么所謂的養老金,也沒有其他的收入?;楹?,妻子要帶小孩,我只身一人背起兩家人的重擔,從福建來到深圳。
憑著自己的不斷努力,我的月薪收入從5000元直線上升到今天的1萬元,但要扣個稅1000元和社保700元,每月還要交房租2000元和兒子每月上學費用700元,給雙方父母1000元,自己和妻兒等生活費1500元,再加上平時的一些應酬等開支。
我不知道一年下來,我的家庭收入還能有多少。
《財經網》網友
回頭看當年順馳,感觸多多
(《財經網》7月25日“地產公司靚麗中報的背后”)
看到地產業昔日的輝煌和今日的冷落,不得不佩服萬科的冷靜。
日前再翻王石寫的書,回憶了順馳的孫宏斌。當時,順馳走“超常規”之路,如日中天,有媒體說,順馳會超過萬科。順馳走的路是高價拿地,不付地款,不斷拿地,實際上是賭地價與房價會不斷上升。最終,孫宏斌沒有賭贏。但在當時,誰也看不準。
如今,蓋棺論定,讓人欣慰,一些基本的規律依然在發揮著作用。
《財經網》網友
青川災民的呼吁
(《財經網》7月24日“六級余震再襲青川”)
我是青川的,縣城建在哪里,我不關心,因為對災民沒有多大意義。真正對災民有意義是,政府如何安排我們?鎮政府要我們自己找安全的地方建房子,到哪里去找地方?如果真的有平地建房子,我們也不會把房子建在山坡上了?,F在連土地都沒有了,到哪里建房子?希望政府認真了解災民的想法和實際情況后再作結論。讓災民自己找地方建房子,真的是不負責的說法!
《財經網》網友
奧巴馬未必不如麥凱恩
(《財經網》7月29日“【美國大選觀察】經濟第一”)
作者提到經濟將成為美國大選的重大議題,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對奧、麥兩人經濟政策和經濟班底的對比,則明顯偏向于麥凱恩,這未免有失偏頗。克林頓時期的民主黨經濟政策被公認為是幾十年來最成功的,其政策制定者包括學、商兩界的精英,沒有理由認為奧巴馬難以復制克林頓的成功模式。況且,奧氏正在大量收編原克系人馬。
應該說,奧巴馬的強項在經濟,而麥凱恩的優勢在安全和外交。如果美國大選以經濟主張定勝負的話,奧巴馬的勝算無疑要略高一籌。
《財經網》網友
美國堅持對互聯網不征稅的政策
(《財經網》7月19日“網店辦照余波難了”)
至今美國仍然堅持對互聯網不征稅的政策。1998年2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宣布,為了推動網絡貿易,將對電子商務實行免稅。不久,美國國會通過了《因特網稅收自由法案》,并于1998年10月1日生效,規定三年內免征任何新的網絡稅收。2003年,法案又被延長至2007年。2004年4月,美國電子商務咨詢委員會宣布延長現有法案五年時間,并將現有的網絡免稅延期永久化。這次我們怎么不和國際接軌了?
《財經網》網友
辦個網店居然要整樓居民簽字
(《財經網》7月19日“網店辦照余波難了”)
我倒挺實在,準備去辦照。我住在一棟22層、每層八戶的樓里。居委會說,我要從1層一直找到22層,每一家都要簽字證明我開店不擾民——我就用一臺電腦,我擾誰了我?而且要我找176戶都簽名。我經營的是音像和圖書制品,北京工商的工作人員說了,圖書要圖書制品許可、音像要音像制品許可。代辦的人說,這兩個證,基本上別想辦下來。
還有,我辦了證了,要是把我的經營地公布在網上,會不會有人來搶我?。?/p>
《財經網》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