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Page一場因三鹿“毒奶粉”事件引發的對中國奶制品乃至整個“中國制造”的信任危機,正在海外蔓延
海外禁令
“五年監禁、20萬美元罰款?!?月23日,印度尼西亞宣布,將如是嚴厲處罰銷售中國22家問題乳制品企業產品的商家。此前一天,即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辭職當日,海外已掀起對中國奶產品實施禁令的高潮。
近70%乳制品需要依賴進口的印尼,如臨大敵般在9月22日展開“地毯式”街頭清查。雖然還未在其國內發現一宗奶制品受三聚氰胺污染的案例,但印尼稱,已查出根本沒有進口記錄的國珍牌奶粉和雀巢產的紅字煉乳和Nesvita Materna兩款產品。
同日,三鹿、素康和雅士利三種品牌的奶粉被孟加拉國下令禁止銷售。馬來西亞的查禁范圍更廣,不僅中國產奶制品,中國產巧克力及所有含奶的產品都被禁止銷售。不丹、菲律賓也宣布對所有中國奶制品實行禁令;就連從不直接從中國進口乳制品的文萊,其健康部也下令禁止進口所有中國奶制品。
遠在非洲的布隆迪和加蓬,甚至在更早時間便對中國產“毒奶粉”做出強烈反應。兩國都在9月20日宣布,禁止進口和銷售所有中國產奶制品。加納、坦桑尼亞和科特迪瓦亦在9月22日跟進,宣布暫停從中國進口牛奶或以奶為原料的產品。
在中國臺港澳地區,由于出現嬰兒因服用含“毒奶粉”而患病的案例,奶危機的傳導顯得更為強烈。
9月24日,香港食品安全中心首次從大白兔奶糖和四洲牌草莓味蛋糕中查出三聚氰胺的同時,因食用有“毒奶粉”的嬰幼兒患病人數升至四人。澳門也在9月23日晚,公布了一個一直食用雀巢黑龍江制奶粉而患病的男嬰被診斷患有腎結石的案例。
自三鹿奶粉問題爆發、且三聚氰胺污染在臺灣擴及奶精等多種食材以來,在官員屢屢“勸大家小心”及媒體全天候的報道下,島內民眾的不滿已經從對個別產品的回避,蔓延為對幾乎所有大陸產品的疑懼。民間的消費者保護基金會痛批當局對大陸內部情況掌握遲鈍,還要等到海協會通知才知道大事不妙,應變措施的警覺性和強度還比不上距離更遠的美國。
大規模召回
除了實施禁令,海外亦對檢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產品進行大規模召回。
新加坡繼9月19日在“子母”草莓味牛奶、伊利雪條和大白兔奶糖發現三聚氰胺后,9月22日,又在“子母”香蕉味牛奶和蜜汁牛奶等其他五款產品中檢驗出三聚氰胺。新加坡成為確切查明受三聚氰胺污染案例最多的海外國家,已對所有問題產品實施緊急召回。
在香港查出日清美味寶喳糖水中含有微量來自伊利公司的奶制品原材料后,加拿大對其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同類產品進行召回。日本也召回了五種以伊利牛奶為原料生產的包子。
9月23日,韓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對從中國進口的6月生產的“Misarang”蛋糕進行檢測,發現含有三聚氰胺;另外還發現從香港進口的一款“奶油甜面包干”中也含有三聚氰胺。事后,韓國立即召回了市面上95%的這兩類產品,并對含奶粉的中國產品實施暫時進口禁令。
歐美反應
“毒奶粉”危機還向更廣范圍延伸。
9月23日,意大利高調宣布,將成為第一個對中國產品采取嚴厲措施的歐洲國家。其衛生部副部長弗朗塞斯卡馬天尼(Francesca Martini)宣布,意大利將對中國入境物品,包括所有來自中國的郵寄包裹和乘客行李包裹加強檢查,尤其是含蛋白質的食品。此外,對所有進口食品,要求提供不含任何中國牛奶成分的證明,若不能提交證明,海關將在存留進口食品60天后銷毀。
9月24日,歐盟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總司消費者事務司司長杰奎琳米諾(Jacqueline Minor)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國從來就沒能達到過歐盟的要求”,因此歐盟并不從中國進口牛奶或奶制品。但她透露,歐盟正考慮禁止產自中國的奶制品及衍生產品,因為歐盟從中國進口一定數量的蛋糕、巧克力等這些含有奶粉成分的產品。
同歐盟一樣,美國也沒有從中國進口奶制品。但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以曾在市場上發現非法渠道流入的中國產奶粉為由,加大了對來自中國、甚至是整個亞洲市場的奶制品的檢驗力度。
英國連鎖超市TESCO的反應則更為激烈,宣布對產自中國的一切零食撤架。
目前,至少15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奶制品實施不同程度的禁令和召回。一場因三鹿奶粉污染事件而引發的對中國產奶制品甚至是對整個“中國制造”的信任危機,正在海外蔓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