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棉花的“保護傘”
【本刊訊】(實習記者 孫昊牧)在中國北方地區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基因改良的棉花(Bt棉)不但降低了棉鈴蟲在棉花上的數量,而且還有效抑制了棉鈴蟲在附近多種作物上的種群數量。
這一最新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9月19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
因為Bt基因對人和大多數的昆蟲都是無害的,但對蛾子和蝴蝶類的幼蟲卻具有高度選擇性和致命性,將這種Bt基因轉移進棉花中,就可以有效地抵御病蟲害的威脅。目前,中國Bt棉花的種植面積已經占到總面積的90%。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小組成員吳孔明、陸宴輝、封洪強和趙建周等人,系統收集并分析了過去十余年間的農業數據。
結果顯示,無論是棉花上還是周邊的其他作物上,棉鈴蟲卵和幼蟲的密度隨著Bt棉的推廣逐步降低。而Bt棉大規模商業化種植前,該種群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密度。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棉花是吸引棉鈴蟲產卵的主要宿主,Bt棉正是通過殺死棉鈴蟲幼蟲減少了棉鈴蟲的總體數量,并對相鄰種植的其他作物提供了類似的“保護傘”。
吳孔明強調,基因改良技術將改變人類應對病蟲害的方式。未來將Bt基因加入到玉米、水稻中,就可以減少殺蟲劑的使用,并通過誘捕的方式殺死病蟲。■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09-19/
110013950.html)
要聞
環境
上半年各省污染物排放總量公布
【本刊訊】(記者 王以超)9月24日,中國環境保護部、國家統計局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公布了各省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結果顯示,上半年中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674.2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13.3萬噸,同比下降了3.96%。
按照省份來劃分,海南今年上半年的二氧化硫減排幅度達到17.3%,高居全國首位;北京市和貴州省,其下降幅度也分別達到了12.94%和10.04%。
在化學需氧量方面,吉林省上半年以6.57%的降幅列首位。河南省則以5.38%位列次席。
不過,青海和新疆這兩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仍然保持著增長勢頭。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09-25/110015944.html)
科技
水土保持科技規劃綱要出臺
為明確中國水土保持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水利部近日印發了《全國水土保持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下稱《綱要》)。
目前,中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7%,平均每年土壤流失量達50億噸。水土流失已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重大問題。
《綱要》指出,經過5年到10年的努力,中國希望構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與推廣、監測評價兩大體系和國家基礎理論研究、水土保持科技協作和國家水土保持科學決策與工程設計支撐三大平臺,在水土保持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而到2020年,中國將力爭建立一個較為完備的集國家、地方與企業為一體的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體系,從而為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提供水土保持科技支撐。
健康
預防自殺
一項針對中國、巴西、印度、斯里蘭卡和伊朗總計2000人進行的國際性調查顯示,對于之前曾經試圖自殺的人來說,只要支付很少的成本加以溝通,就可以極大地降低之后的自殺率。
由于在這些國家中,對于15歲到34歲的人群而言,自殺往往是排名前三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這一策略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挽救最具創造力的年輕人的生命,從而避免社會和經濟損失。
由澳大利亞科學家進行的這項日前發表在《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上的研究稱,如果能在日常關懷之外增加對這些人群的接觸的話,其自殺率可以從2.2%下降到0.2%。因為這些干預措施,往往能夠消除有自殺傾向者的孤獨感,并且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有85%的自殺行為,發生在中國這樣的中低收入國家。在2002年,全球有超過87萬人死于自殺。